为什么病人心率血压稳如狗,你却说自己忙成狗?| 麻醉不完全使用指南

2020
09/24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没错,麻醉医生就是个“看大门”的——总是保驾护航,常常未雨绸缪,有时力挽狂澜。

本文由“匿名者之城”授权转载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给病人上麻醉这件事有多安全?

对病人来说,做手术,上麻醉,醒过来,做好了,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危险?哪里有危险?不是挺安全的嘛。

有一个指标,叫做麻醉相关死亡率,指的是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与麻醉方法、麻醉药物或操作技术相关的死亡率。这个数字是多少呢?在国内,麻醉相关死亡率已经从过去的千分之一降低至百万分之十。怎么说呢,就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好多年也不会遇上一例。

那么,麻醉明明已经那么安全了 ,为什么麻醉医生依然整天喊着“风险太高我太累了”?在病人睡过去的时间里,麻醉医生究竟在“自虐”些什么?


第一,病人的高期望值。

临床麻醉已经从“生死对决”转变为“舒适医疗”,对于风险较低的手术病人,麻醉的容错率几乎为零。也就是说,日常的每一次小测验都要得满分,而且,每道题有且只有一次答题机会哦。

第二,没有重点,全是重点。

麻醉医生的工作,就像面临着一场“整本书都是重点”的过关考,小到打针鼓包、接口松脱,大到困难气道、心跳骤停,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病人的所有情况都必须关注,任何一项处理不及时、判断失误或操作失败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即使是健康体检的手术病人,也有可能发生极其罕见的麻醉意外,比如,麻药过敏、气道痉挛等等,谁也不知道,何时何地何人会发生意外。所以,对这种不确定性越是谨慎的医生,会显得很心累。

第四,从头到脚,从里到外。

有句话叫做,流水的外科,铁打的麻醉。举个例子,因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导致心率减慢这件事,就涉及胆心反射、眼心反射、肺门牵拉反射、声门反射、颈动脉窦压力反射、人工流产综合征、胃肠膀胱牵拉反射等,麻醉医生必须知道每一类手术的外科操作步骤,做好预案和处理。

第五,活要人来干。

国内麻醉医生严重短缺,已经变成了一种长期存在的矛盾。明明是20根柱子才可以顶得住的重物,现在是10根柱子在死命维持,而且,每一根都已经到了极限,每一根都在颤抖。


我们知道,有些工作是以你最棒的业绩衡量你,有的工作是以你的平均业绩衡量你,而有的工作是以你最差的业绩衡量你。

比如说:

风投行业,是以你最棒的一笔投资来衡量你,只要你投对了一次,即使之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也没有关系,因为一次成功的回报足以力挽狂澜。同样,大多数艺术类工作也是如此,一个歌手,一首歌;一个作家,一本书,足以流芳百世。

再比如,销售行业,衡量你的标准是平均业绩。你可以第一季度卖得好,第二季度卖得不好,但是,你的客户看的是你整个时间范围内的平均表现。

那么,哪些工作是以你的最差业绩来衡量你呢?比如,你是看大门的,如果有一次你放进一个小偷,哪怕你平时看大门看得再好,也没有用。

没错,麻醉医生就是个“看大门”的——总是保驾护航,常常未雨绸缪,有时力挽狂澜。


好了,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病人心率血压稳如狗,你却说自己忙成狗,大概就是这种状态吧。

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END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用心相伴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死亡率,血压,心率,麻醉,医生,反射,手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