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候它并不表现出“蚯蚓”状,只是单纯的乏力、酸胀等。
说起静脉曲张,你会想到什么?
小腿青筋暴露?
还是腿上腿上像蚯蚓附着?
反正绝大多数人看见静脉曲张严重的人的腿,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要很严肃地告诉你,静脉曲张不仅“难看”,而且会引发猝死!
01 静脉曲张有什么征兆?
先介绍一下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
久站、久坐、肥胖、怀孕、40岁以上、便秘、慢性咳嗽的人,是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
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
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
下肢静脉曲张也叫“蚯蚓腿”,但很多时候它并不表现出“蚯蚓”状,只是单纯的乏力、酸胀等。
所以,如果遇到以下这些情况,就要小心静脉曲张了!
(1)站久了,小腿酸胀、发麻;
(2)晚上睡觉总觉得腿累,放哪都不舒服;
(3)天气不冷,也常常抽筋……
如果遇到这些情况,那么就要小心了,可能是静脉曲张找上门来了!
02静脉曲张的症状有哪些?
静脉曲张是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气血不通畅,导致很多废物无法代谢出去,淤堵在血管内,就形成有颜色的状态。
(1)痒:下肢局部刺痒,严重时会出现皮炎或湿疹,使刺痒加重,甚至无法忍受。
血液瘀滞,废物代谢不出去,形成一些小凝块,血液流动冲击到这些血管壁上的块状物,就会痒。
(2)疼:表现为小腿抽筋,轻度水肿。
(3)沉: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腿肚子发沉、发胀的感觉,往往是晨轻暮重。有时还会造成小腿,特别是踝部皮肤水肿。
(4)硬:表现为皮肤脱屑、发红、变紫,甚至发黑,皮肤失去弹性变硬。堵而成积,积而成块,块则硬。
(5)烂:开始可能只是有炎症渗出,继而发生溃疡,老不见好,越烂越大,越烂越深,最终皮肤全层坏死,俗称“老烂腿”。
03 静脉曲张不可怕?不!
不少老年人都有静脉曲张,但是很多人并不在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发病初期,患者往往不痛不痒,或者仅感觉腿部酸胀、无力、发沉、易抽筋等,很难引起重视。
等到血管发青、凸显,甚至有鼓包时,可能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我告诉你,静脉曲张不是小事,它可能导致皮肤长期溃烂,还可能引发静脉血栓,血栓脱落有时会堵塞肺动脉,导致猝死。
而且静脉曲张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一旦发生,一般不会自愈。
静脉曲张,还可能会导致猝死!
这是因为静脉曲张是发生在浅静脉的病变,而在腿的深处也有深静脉。血液正是通过浅静脉汇入深静脉,然后流回心脏。
如果静脉曲张长期没有得到控制,静脉血液会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形成深静脉血栓。
如果猛然运动,血栓就可能脱落,顺着静脉流至心脏,再从心脏流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
肺动脉一旦堵塞,会出现两个致命结果:
(1)肺动脉离心脏很近,容血量比体动脉少很多,一旦堵塞,心脏里的血液很难再泵到肺动脉里,心脏内压力急剧升高,心脏会迅速发生衰竭,导致猝死。
(2)肺动脉堵塞,血液不能流入肺泡,无法完成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含量会急剧下降,呼吸功能衰竭。也就是说,人很快会被憋死。
04 如何预防静脉曲张?4招预防“蚯蚓腿”
1、静脉功能锻炼
动作一:坐在椅子上,抬起一条腿,与地面平行。脚板向下压直,停留5秒,再将脚板施压向身体方向躬起,保持5秒。
这个动作重复5次,做完左腿做右腿,可锻炼小腿内侧腓肠肌,达到促进腿部血液循环作用。
动作二:左右脚交叉站立,慢慢下压弯腰,双手垂直向下贴近脚踝,注意要慢慢来,以免肌肉拉伤,停留5秒,然后起身。
这个动作可减轻血液蓄积在腿部和静脉血管引起的压力增高。
2、减轻腿部压力
除非迫不得已,连续站立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小时。最好每隔半小时走动几步。站立时,略微叉开腿,以免肌肉紧张。
如果有静脉曲张,不要参与类似广场舞、爬山、远足等活动。
3、饮食注意三“要”
一要:多摄入新鲜果蔬:新鲜果蔬含有大量维生素及矿物质,可改善组织的氧化作用,增加血液循环。
二要: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谷物、坚果、植物油等,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腿部沉重感。
三要: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鲜豆类、笋等,有助预防便秘,减少腹压升高的机会,进而预防静脉曲张。
4、适度锻炼
规律运动也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效果,久坐、久站的人不妨多走走、多运动,如健步走、游泳、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
05 静脉曲张,少泡脚,别推拿
1、热水泡脚不可取
有严重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的人,对温度的感知相对较弱,容易因水温过高造成伤害。
泡脚过多、过久,还可能会使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充血加重,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血管鼓起更多,患肢越泡越肿。
2、不推荐推拿
推拿、按摩易导致浅表曲张的静脉血管挫伤,诱发血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或更严重的肺栓塞。
3、不可乱揉
经常揉腿容易导致浅表静脉血管挫伤,引发局部红肿、形成硬块,影响走路。
静脉曲张患者可以抬高下肢缓解症状。临床上,常建议患者坐立时脚下垫个凳子,睡觉时脚下垫个枕头,但不要太高,以免影响睡眠。
版权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