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胸痛中心”救急、门诊绿色通道…省级医联体构筑医疗健康“生态圈”

2020
09/23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健康

2017年6月以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人民医院”)牵头,联合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医联体合作模式。


三年来,省二人民医院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医联体单位积攒了“人气”,近期,省卫健委、福州市鼓楼区卫健局给予高度评价,称其医联体建设扎实、有亮点。


本期福建卫生报记者

带大家“云游”

省二人民医院医联体“生态圈”,

一探其便民、惠民新举措。


数据多跑病人少跑,“家门口”能诊病


福州市鼓楼区泉塘新村72岁居民严老伯胸闷1天,8月27日上午8:45到离家最近的五凤街道湖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湖前中心”)就诊。




在湖前中心心电图检查后,湖前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蔡玉华怀疑严老伯患急性心梗,她第一时间联系省二人民医院驻湖前中心医联体特派专家郑庆华。


郑庆华立即请求省二人民医院加急出报告,9:03,省二人民医院出具诊断报告:急性心肌梗死待排。


郑庆华立即把患者的身份证照片、转诊报告单、心电图报告发到微信工作群,请省二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郭进建接收病人。



严老伯到院50分钟,郭进建就为其开通了慢性闭塞病变的血管,并植入一枚支架。


一周后,郭进建为严老伯施行第二次介入手术,彻底解决了威胁严老伯心脏的定时炸弹。




严老伯的急性心梗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救治,得益于湖前中心是省二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建设单位,可在“家门口”得到诊断,同时,可以“走”转诊绿色通道


目前,已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省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体系,三年来,省二人民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数据显示,2019年,省二人民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影像诊断22763例,远程心电诊断6809例,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技术服务,辐射带动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驻点医生来了,百姓认可度提升了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资源共享,一个很大的纽带是医疗人才共享。



郑庆华是省二人民医院护士长,今年是她派驻湖前中心开展医联体合作的第三年,她见证了湖前中心从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的添置,到现在“五脏俱全”,配置了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设备,与省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远程医疗等。  

 


郑庆华在湖前中心工作(右一)



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张志明每周定期到湖前中心坐诊,已连续三年多。他的切身感受是,到省二人民医院找他复诊的病人有所减少,而社区积攒的“粉丝”慢慢多了。每个湖前中心的坐诊日,他都会“两手”准备,病人少时,他就给中心的医务人员讲课、培训业务。  

 


张志明在社区为患者看诊


记者了解到,省二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19年全年,省二人民医院共选派20位医务人员长期驻点在省内外6个医联体单位开展帮扶工作;12位专家定期下基层坐诊累计600多人次,接诊患者7000多人次。同时,也接受基层医务人员到院进修,达342人次。


一个直观的数据说明在三甲医院医联体建设下,基层人气“旺”了:2018年—2019年,湖前中心门诊量增长了69%。


省二人民医院医生在社区为患者检查


门诊单列“51号”,居民有了就医绿色通道


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还要政策配套,患者才愿意在家门口的医院看病。



省二人民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部负责人侯宗明告诉记者,自医联体建设以来,省二人民医院每个门诊都单设“51号”,专为医联体单位患者而设。


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的同时,省二人民医院对于医联体单位一路亮“绿灯”,包括2019年起为湖前社区、鼓东社区、华大社区、温泉社区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预约胃肠镜检查绿色通道”,使得胃肠癌患者能早发现早治疗。


 



52岁的林先生去年在鼓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胃肠道早期肿瘤筛查门诊筛查出患胃癌风险较高,通过“预约胃肠镜检查绿色通道”,他比自行预约提早了近两个月完成胃肠镜检查,并及时进行(胃底)胃肠道间质瘤(中危型肿瘤)的手术治疗。目前林先生状态良好,在家休养。


省二人民医院脾胃科付肖岩主任医师在社区为患者解读检验报告


据统计,2019年全年,省二人民医院医联体单位达48家,其中社区卫生医疗机构35家、县级医疗单位13家,辐射福州周边区县、三明、宁德、漳州等地市,共完成双向转诊1046人次。



省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立武(主持行政工作)从医院管理者角度认为,要把医联体做得扎实,就要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落实功能定位。  

 


对于群众来说,“小病在社区首诊、大病进医院治疗、康复回社区解决”成为新的就医习惯;而社区医院医生能提升健康管理水平,三甲医院医生则能腾出手治疗疑难病例或参与科研,推进医疗发展。



省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魏真表示,省二人民医院在今后医疗联合体工作中,将发展重点特色专科,包括脾胃科、呼吸科、肾病科等,助力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邓剑云

通讯员:伍世军

编辑:小枫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胃肠镜检查,医联体,生态圈,胸痛,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