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用药指导

2020-09-21   急诊医学资讯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本文通过总结美国霍普金斯抗感染药物指南,整理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点。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脑膜、血管引起的急慢性疾病。CNS因存在血脑屏障,在治疗感染时需要评估药物能否通过血脑屏障。


本文通过总结美国霍普金斯抗感染药物指南,整理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点。



 

 

细菌性脑膜炎


要点: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开始,理想状态是有脑膜炎证据后的 30 min 内;不要等待 CT 或者腰穿药敏结果,如果腰穿需要推迟则开始治疗并进行血培养;CNS 感染的抗菌药物剂量需要大一些;根据病原学和已知的药敏结果调整药物。

 
脑膜炎经验性治疗:



   脑膜炎病原特异性治疗:



地塞米松在脑膜炎使用要点:  

 
脑膜炎治疗建议:

 
疗程:


 


 

 

病毒性脑炎


 

 

 

脑脓肿


经验性治疗需要在可疑的来源和潜在的条件下进行。治疗需根据培养结果进行调整,即便培养结果为阴性也应始终考虑厌氧菌的可能。


脑脓肿经验性治疗:

 

 

 

脑脊液分流后感染


 


 

 

CNS感染抗微生物药物推荐成人剂量(肾功能正常)


1.抗菌药物:  


2.抗真菌药物


  • 两性霉素:0.7-1 mg/kg IV q24 h;


  • 两性霉素脂质体:3-4 mg/kg IV q24 h(隐球菌脑膜炎);5 mg/kg q24 h(念珠菌脑膜炎);


  • 氟康唑:800-1200 mg IV/PO q24 h(可分次给药);


  • 氟胞嘧啶:25 mg/kg PO q6 h。


3.脑室内给药:


抗菌药物脑室内给药的推荐剂量及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脑脊液的培养和药敏

药敏试验及经验治疗给予抗菌药物前必须进行脑脊液涂片、脑脊液培养以及血培养,培养获阳性结果后做药敏试验。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在获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抗菌药物选择 


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因其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对相应病原体可达到有效杀灭作用。 


3.给药方案的制订 

重症患者、病原菌尚不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采取联合抗感染治疗,一般用最大治疗剂量静脉给药  。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 / 药效学(PK/PD)特点制定给药方案。尽量避免鞘内给药,鞘内给药常因药物过量而导致惊厥、昏迷等不良反应。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有炎症时仍达不到有效浓度,也可鞘内给药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等)。操作时必须无菌操作,并正确掌握剂量。 

4.注意治疗疗程 

疗程因不同病原菌而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疗程一般为 5-7d;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 10-14 d;革兰阴性菌脑膜炎疗程至少 4 周;继发于心内膜炎的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脑膜炎疗程需 4-6 周。 


-THE END-  

来源:感染多学科会诊

参考文献:   Johns Hopkins medicine. Antibiotic Guidelines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中枢神经,脑膜炎,疾病,药物,感染#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