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感染全家遭殃,7.68亿中国人胃里有这个致癌物

2020
09/21

+
分享
评论
豹耳健康
A-
A+

2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幽门螺杆菌阳性!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达67.9万,死亡病例达49.8万,而提到胃癌,就不得不提幽门螺杆菌。《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中提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性问题,在中国,这一数字是令人吃惊的7.68亿,换句话说,2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幽门螺杆菌阳性!

幽门螺杆菌,英文名是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它的特长是破坏胃黏膜,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一系列胃病,甚至诱发胃癌。2017年,它荣获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颁发的大奖“一类致癌物”。

当然,不是每个体内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发病,但它特别喜欢那些长期熬夜,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人,只要他们肆无忌惮蹂躏胃,干扰它的生存环境,幽门螺杆菌就要“造作”: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痛、胃胀、泛酸和胃灼热,甚至引发消化道慢性出血和胃炎,同时它的存在能让胃癌风险增加为原来的3-6倍!

既然幽门螺杆菌这么可怕,那它是怎么传播的?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存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

HP的传染力极强,可通过粪-口、口-口等途径传染,家里面只要有1个人携带它,其他人基本都会被传染。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分餐,很少使用公筷,导致我国HP感染率高。

另外,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Hp,因此接吻也有可能传播该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因为没有明显表现,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易察觉,一般情况很难察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留心了:长期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医师徐大志指出,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旦感染HP,均会引起慢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HP感染并不等同于得了胃癌,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HP感染的人群一定会发展为胃癌,但必须警惕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

徐大志医生强调,其实胃癌的发生,HP虽然是致命的凶手,但胃部炎症、男性、老龄、肥胖、糖尿病、咸辣饮食等因素也与胃癌显著相关,平常一定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忌烟限酒,少吃生冷硬辣,避免滥用刺激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可的松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能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生。

常用的检查方法分为呼气试验和胃镜活检两种。

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

这种检查方式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

做胃镜:

胃镜除了可以看胃腔内部的情况,还可以取一些组织做病理活检,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建议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40岁以上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胃镜检查,从而可以早期发现胃癌。

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指出,虽然幽门螺杆菌是一级致癌物,但是否每个感染者都需要杀灭细菌,其实具有一定争议性。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群,有专家建议不着急根除,观察为主,及时筛查,因为这些人得胃癌风险本来就不高,如果盲目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反而可能给本来健康的人群带来风险,导致弊大于利。

但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几乎所有官方组织都推荐根除,如果你有胃癌家族史、患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胃炎、得过胃部相关肿瘤,又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请毫不犹豫得找医生尽快根治。

韩国一项最新研究证实:成功根治幽门螺杆菌以后,这些人的胃癌风险实际上降低了不止55%,而是高达73%!

李治中博士强调,胃癌的预防可以分为两级:根治幽门螺杆菌是一级预防,而胃镜筛查则是二级预防。

如果你查出有幽门螺杆菌,又不是高危群体,即使没有被清除它,也不用恐慌,确保自己做好胃癌筛查,尤其胃镜检查就好。而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闷胀不适、食欲不振、伴有泛酸烧心、嗳气或黑便,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等症状时,就要高度重视是不是胃出了问题,尽早诊断治疗。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致癌物,感染,胃癌,胃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