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片太大掰开吃,这样真的好吗?

2020
09/21

+
分享
评论
豹耳健康
A-
A+

药片掰开吃会破坏药物的结构,可能影响药物学特性,出现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服药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药片太大不易吞服,就把药片掰开服用,可是,药片掰开吃会破坏药物的结构,可能影响药物学特性,出现不良反应。

药经常吃,但是,药是怎么吸收的?它的吸收途径有哪些?想必很少人知道,在说哪些药不能掰开吃之前,我们先了解下:药的吸收途径有哪些?

1、胃肠道吸收

药物最常见的吸收途径是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

2、舌头下含服

为了药物快速起效,还可以舌头下含服,这种服用方法属于口服的特殊形式。

3、贴剂贴在皮肤上缓慢吸收

4、用喷剂喷在皮肤粘膜上吸收

5、还有少用的气雾剂供吸入在口腔及呼吸道粘膜吸收

1、肠溶制剂

肠溶片,是一种在胃液中不分解,而在肠道中分解、吸收的药物。

将药物做成肠溶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保护药物不被胃酸分解: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只有在肠道中才能够更好地吸收;二是保护胃不受药物刺激:有些药物在胃液中分解后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溶解的物质:肠溶衣。

因此,如果把肠溶片掰开,保护屏障就会被破坏,上述目的就达不到了,结果造成药效下降或是胃部不适甚至溃疡。

常见的肠溶片有:红霉素肠溶片、麦迪霉素肠溶片、胰酶肠溶片、淀粉酶、多酶片等

2、有些缓释片、控释片不能掰开吃

为了使药物缓慢地“源源不断”地释放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所以有缓释片、控释片这类药物。

控释片和缓释片药物都采用了独特的制剂结构,大多数缓释及控释制剂掰开服用会破坏制剂的工艺结构,药物很快释放,不能起缓释或控释的作用。

而且由于制剂的含药量大于普通制剂,掰开服用等于把全天的药量一下全吃了,易造成药物中毒,引起不良反应。

并不是所有的缓释片都不能掰开服用的。 要看这个缓释片是通过什么结构来做成的。常见的不能掰开吃的缓释片药物有: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吲哒帕胺缓释片(纳催离)、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格列吡嗪缓释片(秦苏)、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等等。

1、看说明书

如果说明书中有服用半片的用法,就大胆去掰吧;如果说明书中有“整粒吞服”、“不可掰开或碾碎”的提示语,就只能整片服用。

2、观察药片表面有没有刻痕

刻痕本身就是为了能将药片整齐地掰开而设计的,所以有刻痕的药片都可以沿着刻痕掰开服用。

3、根据药剂学性质来判断

普通的药片是用处理好的药物和辅料直接压制而成,没有什么特别的结构,里外一个样。这种药片,整片和半片的溶解吸收速度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掰开吃。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药片,药物,制剂,胃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