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教学病例丨第40弹 】76岁男性,皮疹、发烧、淋巴结和脾肿大伴AKI

2020-09-20   肾世风云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C>P<C (RPS教学病例)



C>P<C

(RPS教学病例

76岁男性,6周前出现气促,血小板减少,但不伴有贫血。骨髓检查显示40%的多型浆细胞,无骨髓瘤改变。所有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均升高,κ:λ比值正常。Scr 1.36 mg / dL,给予泼尼松3周,Scr降至1.04 mg / dL,血小板计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恢复正常。

两周后进行牙齿清洁,两天后双侧大腿出现瘙痒性红斑皮疹,发烧,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少尿,急性肾衰竭,透析4天。期间没有用新的药物。

几年前有类似病变,表现为下肢皮疹和肾衰竭,需要透析,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6个月后恢复。

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

实验室检查:Scr 5.9 mg / dLBUN 72 mg / dL白蛋白2.5 g / dL,葡萄糖116 mg / dL,钙10.6 mg / dL,总胆红素0.4 mg / dL,AST和ALT正常;总蛋白9.8 g / d  dL,IgG 4008 mg / dL,IgA 1138 mg / dL,IgM 364 mg / dL;血红蛋白 11.0 g / dL,血小板 57,000,WBC 11.4 x 10 / mcl,WBC分类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加;尿液分析显示蛋白2+,红细胞1 +,胆红素2 +


1

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 

IgA+,系膜区团块状沉积,其余为阴性


2

光镜

 
 
 
 
 
 
 
 
 
 
 
 
 
 

光镜:

30个小球,3个硬化,剩余小球系膜区轻度增生。间质大量细胞侵润,组化显示为B细胞(CD20,Pax5)、T细胞(CD3)、巨噬细胞(CD68)和浆细胞(CD138)。部分小管坏死,5%的间质纤维化伴小管萎缩。有轻到中度小血管硬化


3

电镜

 

电镜:

系膜区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


Q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伴急性肾小管坏死

· IgA肾病(M1 EO SO TO CO)


随访

• 患者开始接受类固醇治疗

• 5天后进行淋巴结活检,显示多克隆浆细胞增多症,符合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特征,而非 恶性肿瘤

• 一周后血液检查报告:EBV VCA-IgG +, EBNA +,EBV VCA-IgM -,EBV EA -;PCR检测到的EBV(未定量)

• 考虑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血清中存在循环病毒

• 在肾活检组织上做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 EBER),发现主要为间质侵润的浆细胞表达阳性

诊断修正为

• EBV相关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伴急性肾小管坏死

• IgA肾病(M1 EO SO TO CO)


相关研究

EB病毒感染

• EBV是疱疹病毒家族成员,通过唾液飞沫传播是EBV引起感染的常见形式

• 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时感染EB病毒,甚至在感染急性期时不会出现症状或仅出现较少症状。但是当原发感染延迟至青春期,EBV可导致35-50%患者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在暴露于EBV后,有持续数周的潜伏期。• EBV可导致急性原发感染,随后缓减或休眠。潜伏的EBV终身余留在人体内,可间歇性重新激活,但是在机体免疫系统没有严重受损时不会引起多种症状

• EBV多感染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NK细胞亚群。也可以感染上皮细胞,包括肾小管、口咽、乳腺、胃等


血液检测

• EBV抗体有数种,包括病毒壳抗原(VCA)IgM/IgG抗体,早D(EA-D)抗原IgG抗体,以及核抗原抗体(EBNA)

• 在病毒感冒初期,每种EB抗体出现的时间不同。VCA-IgM抗体最早出现,4-6周后消失。VCA-IgG抗体在感染2-4周水平达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维持较稳定水平并终身存在。EA-D抗体在感染急性期出现,3-6月内消失,但是大约20%EB病毒感染者在治愈数年后仍可检测到ED-A抗体。EBNA抗体在急性期结束后出现。通常在感染2-4月后出现,终身存在。 

• 综合运用上述EBV抗体检测,医生能够发现EB病毒感染,同时明确为目前、新近还是曾经感染。


EBV和肾脏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肾脏发病率高达18%,

• 表现为非肾病蛋白尿(14%-18%),血尿(2%-11%)

• 急性肾衰竭的比率为1.6%,一般见于单核细胞增多的第一周或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多为自限性

• 一项研究发现:38例EBV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急性肾损伤中,27例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7例表现为肌炎相关的急性肾损伤,3例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以及1例黄疸相关性肾病。部分肾活检中不能检测到EBER,考虑为病毒主要侵入远离肾脏的器官,并在没有直接入侵的情况下产生炎性肾脏反应

• 有研究证明小关上皮细胞表达EBV的受体CD21,可以感染病毒,激活间质炎症反应。

• 与EBV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MCD,FSGS,新月型肾小球肾炎,TMA样改变

• EBV相关性肾小球疾病是否与IgA肾病相关?EBV可能增加糖基化不足的IgA1的产生,但不是IgAN的直接致病因素


治疗

• 抗病毒药的疗效各异

• 激素

• 利妥昔单

• 抗蛋白酶体抑制剂

• EBV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输注

• 针对MİRNA的疗法

• 化疗药物


患者随访

• 接受激素和一剂利妥昔单抗治疗后10周脱离透析 

• 治疗后13周复发,重复淋巴结活检显示40%增殖指数, CD20 2+,CD3 4+,EBER 3+。血EBVPCR为 68010拷贝/毫升 

• 重新开始激素和利妥昔单抗,1周后EBV PCR 为1054拷贝/ mL,临床改善 

• 2周后Scr 0.62  mg / dL,利妥昔单抗4剂后仍保持良好


总结

· EBV可以感染B,T,NK和肾小管细胞

· 间质性肾炎虽然不常见,但却是EBV感染的最常见的重要肾脏表现

· 伴有相关的淋巴增生性疾病时,肾脏浸润细胞多为CD20/Pax5阳性

· 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可能有效

· EBV与肾小球疾病的关联较弱

· 如果有怀疑,做T细胞亚群和EBER染色,并要求EBV血清学检查


Reference:

1. J Clin Invest. 1999 Dec 15; 104(12): 1673–1681

2.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Volume 91, June 2017, Pages 12-17

By 肾世风云·Haiyang



#AKI,淋巴结,EBV,肾小球,病例,抗体,感染,肾脏,教学#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