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是个两岁多的男孩,早就该会说话了,却总也说不清楚,明显比别的孩子晚好多,而且越来越不敢
多多是个两岁多的男孩,早就该会说话了,却总也说不清楚,明显比别的孩子晚好多,而且越来越不敢说话了。
多多和奶奶在一起,奶奶不是特别惯着他,奶奶为多多的毛病也很着急。于是每逢见到人,奶奶总是抱怨:“我们这个臭小子,哪样都好,就是不会说话,你看都这么大了,说话还不行。”奶奶说的时候,多多就在身边听着,越听越低头。奶奶说着说着,低头看到了多多,还对多多说:“你看,这也是奶奶,快,快叫奶奶。”结果多多更加低头不语了。奶奶就继续跟别人抱怨:“你看,就这样,连话都不敢说……”
多多的妈妈感到很困扰:孩子这样是为什么?
心理分析:
孩子们面对失败往往会进行两种类型的归因: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比如我是个笨孩子,所以我没有做好;外归因,比如我这两天病了,要不一定会做好。孩子过多地使用内归因,会导致习得性无助,对自己失去信心。
孩子的自我意识还很差,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到底有怎样的本事。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原因,是家长过多的消极评价。
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与自我评价相关。孩子到底还小,很难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主要是不只一次地从家长及周围人那里听来的。
而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家长平时的评价如何。家长的评价就像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孩子往往像标签那样发展。因此, 家长不要盲目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未完待续)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