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变成众愁。
作者:老薛
16号上午,长春高新以7.36%的跌幅领跑生物医药概念股。在一众难兄难弟中,除了康华生物的股价四百多博得头筹,长春高新的355元股价可以说实现了“高”价。
但高价的同时,也迎来了“新”险,一份流传的金赛药业会议纪和正式公布的业绩预告相映成趣,让一大批韭菜股民嗅到了砧板的气息。
证券公司也疑惑起来,“你公司是否存在有选择地、私下向特定股东披露、透露或者泄露未公开信息,是否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原则的情形------”
在《让子弹飞》上映十年后,多数人还没有忘记那句“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如果真如质疑的说法,那么那批特定股东无疑就是需要如数奉还,还要拿红利的豪绅。
一个公司的股价,必定是要与产品挂钩的,长春高新挂钩的产品应该就是金赛生物的生长激素。靠着单一产品在股市里奔涌不息,风险肯定是有的。比如东阳光的奥司他韦,比如贵州三力的开喉剑。能说生长激素不够高科技吗?当然不能够。
国内生长激素企业并不多,根据用药助手查询,除了安徽安科生物工程、上海联合赛尔生物、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国内就还有金赛药业做这个。可以说技术门槛是有的,当然很多时候并不能靠技术门槛来改命。
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大,技术和销售是决定性力量。一个销售市场能不能做大,市场空间是根本性方向。而销售市场,除了要和竞争对手竞赛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总需求量,换在药品上,就是“发病率”。
为什么感冒药有那么多药企在做?因为发病率高,国内人口基数高。一个高人口基数加高发病率,就可以把药品做成快消品的模式,走量!
而生长激素,却面临一个艰难的状况。当然这个艰难是对应着生长激素生产企业而言的,绝不是对应大众身体健康面。生长激素的应用面多在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但其发病率约在十万分之20到25左右。而且这个和其他病的人口基数还有区别,普通病多数是以人口总数来算,但生长激素对应的是儿童,所以发病人数是以适龄儿童或者少年来计算。这无疑又减少了实际的市场份额。这个事情告诉我们:
病人不多也不少,是让企业很为难的。
对于一个不太乐观的市场,怎么办?大家应该还记得有个药叫反应停,就是那款让孕妇止吐,但可能生出畸形胎儿的药物。虽然这种风险极高,但它却是对于治疗呕吐有效。于是他们后期就给艾滋病人用,吃药并不能延长生存周期,但能改善生存质量。而且签约,做好避孕,如果生了孩子,后果自负。这个和很多癌症后期的止疼药差不多,对于濒死之人而言,死的不那么痛苦也是值得花钱的。这个事情告诉我们:
扩大用药范围可以增加销量。
扩大适用范围,就要做临床,就要审批,这个过程下来,可能会发现,“嗯,这个药除了这个病,其他的根本不适合”。于是临床试验失败,钱打水漂。
那怎么办?砸钱,靠贩卖焦虑的口碑效应。2019年8月,《半月谈》发布了文章,《诱导滥打增高针,医药代表在“潜伏”》。医药代表引诱家长、医生滥用生长激素,当然,我这里说的是生长激素这个产品面对的难点,并没有特指哪家企业行为不端。
其他生长激素企业遇到的问题,长春高新必然也躲不开。而且在集采的政策下,医院对于医药代表有种政治性的排斥感,不管你是不是引诱,最好瓜田李下的避避嫌,离远点。这点也成了此类产品销售低迷的一个原因,而且还可能要持续更多的时间,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这种风险可能会扩大化,到后期可能会逼迫企业其他产品的开发。毕竟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早就不保险了。
*声明:本文由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艾美达行业研究立场。本公众号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