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宝宝健康筛查指南

2020
09/17

+
分享
评论
北京和睦家医院
A-
A+

我们整理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收好这篇文章。

盼望了许久,新学期的校园生活终于开始了,经历疫情后,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对于孩子来说,又有哪些建议检查的项目呢?

我们整理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收好这篇文章,每次检查前看一看。

为什么孩子需要定期进行健康筛查?

幼儿园、学校的体检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身高、体重这样的检查会导致一些隐藏疾病无法及时发现。 按时、多角度的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

有些潜在疾病,包括发育、心理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通过医生指导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喂养、护理和干预。

图片来源:Bigstock

高质量的健康筛查都要做哪些?

首先爸爸妈妈们要明确的是:价格贵≠质量高。

高质量的健康筛查会包括一般的身高、体重和生长曲线图。还要根据宝宝年龄阶段的不同,选择适合小朋友的检查内容。

筛查时还要注意一个原则:越小越勤——宝宝年龄越小,查体的频率越要勤快。

0-12个月

○ 生长及营养评价:包括身长、体重、头围,了解体格生长情况及一般营养状况;

○ 神经系统专科检查:主要为大运动发育筛查,如抬头、翻身、趴、爬、坐、站等,以及四肢及腰部肌张力检查;

也有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协调能力的检查,根据月龄评估这几个方面发育的情况并指导之后需要培养的能力。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小朋友的生长发育情况。

体重较轻的孩子容易影响后期身高发育,肌张力异常则是提示宝宝可能脑部发育异常,需要进一步专科检查。

1-3岁

○ 生长发育情况和大运动发育检查;

○ 过敏原、言语能力、微量元素(不作为常规检查)、血铅和维生素D检测;

○ 特殊专科筛查。

3-6岁

○ 生长及营养情况评价;

○ 体格检查、视力筛查;

○ 血常规、微量元素(不作为常规检查)及血铅;

○ 肝肾功能、乙肝检查和腹部B超(不作为常规检查)。

6岁以上

○ 生长及营养情况评价和视力筛查;

○ 尿常规、血常规、微量元素(不作为常规检查)及血铅;

○ 骨龄检查、腹部B超(不作为常规检查)。

微量元素到底要不要查?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一项检测属于我国特有的婴幼儿检查项目。

不仅其他国家没有,而且国际上也缺乏一个对此检测的结果相对准确、统一的标准。

其次,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须微量元素有18种,而目前能检测的也就钙、锌、铁、铜、铅那几种,并不能代表全部微量元素。

所以即使做了此项检测,也很难根本无法得出对于人体微量元素完整的数据。

图片来源:Bigstock

其实,只要宝宝饮食均衡、生长发育正常都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判断宝宝的身体状况。

钙缺乏:

血液中缺钙——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但手足抽搐的原因不止这一种,所以需要医生判断是否为低钙

骨骼缺钙:表现为囟门延迟闭合、颅骨软化、方颅、鸡胸、“O”型腿或者“X”型腿这些佝偻病的表现,如果观察到这些,可以咨询医生进一步诊断。

铁缺乏:

轻至中度的缺铁性贫血一般无症状,重度贫血婴儿会出现嗜睡、苍白、易激惹、心脏扩大、喂养困难和呼吸过速。

图片来源:Bigstock

锌缺乏:

轻度的锌缺乏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味觉和嗅觉受损。严重锌缺乏症的特征为免疫功能严重低下、频繁感染、腹泻和脱发。

铜缺乏:

毛发脆弱且形成不良、皮肤色素脱失、肌无力(脊髓神经病)、神经系统异常、水肿、肝脾肿大和骨质疏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唯一需要家长注意并且可以通过检测发现异常的是“铅”。

凡是有铅或铅化物接触史,频繁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头晕、失眠甚至烦躁、昏迷的患者,是可以通过全血血铅测验明确诊断的。

但这些症状是否存在,需要医生判断,家长不可以自行判断并随意用药。

 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可以这样做

1. 养成常规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体检要找科学、循证的医生进行,这样才能得到最准确、科学的指导意见,医生会根据宝宝阶段性发育情况给予合理的喂养建议。

2. 合理补充维生素。

足月宝宝出生后,如果一直坚持合理膳食,那唯一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就是维生素D3。

图片来源:Bigstock

这个维生素是可以从出生15天一直补到老年阶段的哦,当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维生素D3的补充量和饮食结构还有年龄相关。

3. 检测方式要科学。

如果宝宝没有坚持维生素D的补充,或者家长非常担心宝宝会缺钙,可以通过检测25-羟维生素D的方式来检测缺钙。

因为宝宝缺钙的前提是人体维生素D的缺乏,如果缺乏维生素D,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治愈的。

同时建议宝宝可以在出生后8、9个月体检时可以通过末梢血常规来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

检查前,爸爸妈妈需要注意哪些?

1. 注意健康状态

进行健康筛查前要注意宝宝最近一段时间的健康状态,如果有感冒、发烧等情况需要延期,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带好疫苗本,穿衣有讲究

带好宝宝疫苗本,穿衣方面要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服。

3. 帮助宝宝提前适应

不少小朋友对去医院、看医生会非常的抗拒,在此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提前进行心理建设。

比如:选择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帮助宝宝减轻心理负担,让小朋友适应接下来的检查。

图片来源:Bigstock

4. 生活、饮食习惯要记牢

孩子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记录宝宝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成长发育数据有助于医生判断喂养情况和健康状态。

并且对孩子的喂养计划、运动水平等做出规划,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在日常对小朋友的关注。

儿童时期的健康,是小朋友一生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小朋友足够的关注和照顾,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信心和基础的健康观念。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微量元素,维生素D,常规检查,指南,筛查,宝宝,医生,饮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