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逆风而行,只为春天的那道光
庚子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
2019年12月26日,一场百年难遇的4.9级地震,惊扰了应城人平静安宁的生活。猝不及防的人们经过一夜的恐慌与忙乱,在有惊无险的庆幸下,渐归于平静。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空前的灾难,隐藏在看似平静的地底深处悄然酝酿着,如暗潮汹涌。
时任应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魏敏,负责分管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一应事务。地震发生之时,魏敏正在医院值周。他照例每日两次到感染管理科巡查,看起来一切如常。魏敏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之后,他会隔离在离家仅百米之遥的医院,有家不能归。从冬到春,辗转征战,经历一场异常艰难的抗疫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
2019年12月31日,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位病情特殊的患者,病人持续发热、干咳、肺部有阴影、乏力、精神不振,魏敏敏锐地感觉到这个病例不同寻常。当时武汉已风传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消息。经过仔细询问病人近日生活轨迹,通过临床诊断,疑为“不明原因肺炎”,魏敏果断安排将患者隔离治疗,几天之后仍无好转迹象。
2020年元月6日,魏敏与感染科主任张天商议,意欲将患者转到武汉协和医院救治,但协和医院没有接收。留院观察一天后,魏敏叮嘱张主任与他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导师联系,通过远程会诊,确定该患者为“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迅速将其转至武汉金银潭医院救治。
随后几天,感染科陆续收进发热病人,截止12号,仅六天时间又收进三位疑似病例。魏敏感觉一颗心开始收紧,他立马找到时任院长邓元民,汇报情况,建议调整隔离病房,感染科医护人员必须实行全面防护。
元月15日,身为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魏敏明显感受到空气中的不寻常。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疫情,针对流感疫情高发以及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发生,加强市人民医院各部门、各临床科室提高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防控和处置能力,他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负责人召开了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与防控工作会议。针对元月6日至15日收治的6例疑似病例诊疗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统一部署,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的储备。感染科及时调整出两层楼的隔离病房,收治疑似发热病人。
元月18日,不明原因肺炎已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卫健委已相应出台一号、二号诊疗方案。在时任院长邓元民的指挥下,魏敏组织召开了院内动员大会,明确部署医务科、感染管理科、各临床科室工作,要求感染管理科疫情直报员及时审核、适时进行网络直报疫情情况。迅速启动《应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应城市人民医院新冠病毒肺炎防治工作方案》。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
元月20日,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不得不24小时接诊,呼吸科门诊患者也越来越多。
元月21日清晨,魏敏再一次组织召开紧急工作小组会议,将工作专班分为防控工作领导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后勤保障组等等11个工作小组,从患者隔离监测治疗,到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到疫情信息上报,到防护物资的筹备,到病房、科室的清洁消毒工作,一一做了详尽细致的安排。
元月22日,魏敏再度召开医院中层干部会议,强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培训,号召大家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元月23日(腊月三十)凌晨一点多,发热门诊病人已达一二百人,感染科隔离病床也住满了疑似病人。市防控指挥部下令,连夜将离市人民医院最近的市血防医院改造成隔离病区。
元月24日(庚子正月初一),市血防医院已无空余病床收治患者。
疫情来势之汹、感染之快,远超人们的想象。一个个濒临死亡边缘的患者,一个个在悬崖边上挣扎的微弱生命,让全市的医护人员都忘记了“春节”这个和乐吉祥、合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夜以继日地穿梭忙碌在病房里,与病毒奋力抗争,与时间抢夺生命。
负责院感、发热门诊、流调工作的魏敏,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他早已忘了自己从12月26日来医院值班,就没有回过家了。每日白天在发热门诊,排查、监测,根据病人的临床诊断分流病人,晚上分析数据,每晚12点之前将疑似病人、确诊病人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每晚都必须对挂网的病人根据核酸检测、治疗进程重新梳理、调整,忙完去隔离点休息通常已到凌晨三点,如此超负荷运转一直持续到2月中下旬。
但将凡骨逐风雷
2020年1月29日,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市血防医院、市智惠医院三个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人收治点已人满为患,无力接收新增病人。由市中医院托管的城北医院也在一天半之内,临时整理出来的隔离病床全部收满……面对疯狂肆虐、迅猛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市防控指挥部紧急召开会议,考虑到市人民医院有大量的肿瘤、透析、产科病人,不方便转移,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决定将市中医医院设立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将市中医院现有科室病人转移到市人民医院安置。应城市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400多人就此投入艰苦的战疫一线。
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甚至全球,都没有过经验和预案,人类陷入一场全所未有的黑暗之中,摸索前行。市中医医院这个市级二甲医院,临危受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无论是病区改造、医疗设备,还是医务力量都不足以应对如此恶劣的局势。所幸,苦苦支撑一周后的中医院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支援。2月7日,市人民医院先后组织几批医疗团队加入了中医院主战场的战斗;2月12日,来自黑龙江的164名援应医疗队,分两批驰援应城。2月22日,全城新冠肺炎患者全部转移至市中医院,市中医院从一楼到十一楼,整栋大楼住满了新冠肺炎患者,空气中都仿佛漂浮着病毒的气息。
2月23日,正在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魏敏,突然接到通知,市防控指挥部命他立即奔赴市中医院担任第一院长,全面指挥这场已进入白热化的防疫抗疫战。魏敏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来到了市中医院新冠肺炎抗疫主战场。在黑龙江援应医疗队、市人民医院的帮助下,市中医院调整了病区,完成了三区两通道的病区改造,轻症、重症、危重症病人的分区管理和治疗也初步分流。但在短时间内,边打仗边要将一个县市级二甲医院改建成一家恶性传染病救治医院谈何容易。临危参加战斗的一线医务人员,来自不同的科室,并未受过感染科相关培训,从院感、个人防护,到病区管理,从收治、转院、诊断各个环节的流程和治疗规范都亟待培训学习,甚至病历文书的书写规范,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魏敏迅速与黑龙江驰援医疗队对接、沟通,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当时,中医院本院部400多名医护人员,外加市人民医院医疗队以及黑龙江驰援医疗队,一共600多名医护人员,战斗在一线。面对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魏院长首先制定了表格、模板统一化,及时准确掌握了每个病人的病情治疗进展。
市中医院办公区二楼有一个远程会诊室,那是魏敏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和诊疗专家们一起,密切关注着病区二楼三楼18位危重病人,每一位病人的病情都牵动着所有医护们的心。“提高治愈率,控制死亡率,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魏敏一再强调,医护人员的安全是最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他一坐镇后,坚持每周组织三到四次医务人员业务培训、防护培训的缘由。
夺得春光入眼来
2020年3月17日,市中医院所有确诊病人核酸检测全部转阴。29名由于基础疾病尚未痊愈的患者,7名转回本地卫生院继续治疗,22名转到人民医院感染科继续诊治,市中医院病房清零,进行全面消杀。沉重的阴霾终于散去,春天的阳光重回大地。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魏敏身先士卒,坐镇指挥、检查督促、分析研判、诊断决策、开会汇报、现场指导、接受督导,每天前往隔离病房、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抗疫一线现场办公,持续改进流程,督促各项抗疫工作完善、落实。他夙夜在公,枕戈待旦,不知疲惫,在市中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之后,依然坚守在阵地,直到3月25日方才返回市人民医院。
两个多月以来,往返于中医院、隔离点、发热门诊、病区之间,看似不远的距离,他的车载里程表却显示走了两千多公里。人也整整瘦了一圈,体重减轻12斤。回到市人民医院的第一天,魏敏就去做了肺部CT检查。他笑着说,打起仗来就忘了害怕,现在反倒心里紧张起来,这么多天待在病毒密集区,真担心不知什么时候防护没有做好,中了招。
这看似轻松调侃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沉着冷静外表下的院长,却有着一颗思想活跃、幽默风趣的心。从事泌尿外科专业28年的魏敏,在做好医院管理的同时,率先在孝感地区开展泌外电切镜技术、钛激光技术各类手术、输尿管软镜手术、柱状水囊扩裂术等,使得大部分泌尿外科手术可用微创解决,带领应城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了手术方式从“开放”到“微创”,从“手术刀”到“腔镜”的历史变革。他主导完成的“医疗信息驾驶舱系统”,由孝感市科技局鉴定“在医疗行业达国际先进水平”。
面对这一切成绩,魏敏很淡然。一再感叹,身为一名医生,在专业领域内获取最大的力量,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为医者的本分。看着身边这些奋不顾身、披肝沥胆的战友们,回想与他们并肩作战、驱逐病魔的每一个瞬间,我为自己是一名医者,感到骄傲和自豪!
2020年4月29日,市委任命魏敏为市人民医院院长。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