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院陪护市场:私人租床,坐地起价,一张床每天50元
据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2.5亿。而老年人恰好又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4倍。不仅如此,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多,致使很多年轻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老年病”和“亚健康”患者逐年增多的双重压力下,多数医疗机构已出现一床难求、一号难挂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全年诊疗总人次就达85.2亿,但大大小小医疗机构床位数加起来才不过892万张。在一些大型公立医院,等上三五天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要等十天半个月才有床位。
除此之外,纵观现今医疗领域,除了看病难,家属们等一张陪护床也是难上加难。
自带床具,规格不符入院被拒
对于一些医院不提供陪护设施的家属来说,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带床具。但由于床型规格大小不统一,一些过宽过长的陪护床在展开之后,容易堵塞抢救通道,而且遭到医院方拒绝。
院内提供床铺租赁,僧多粥少供应难平衡
在一些由私人垄断提供陪护床租赁的医院,经常会上演一到点家属排队抢床的画面。这是因为租借方提供的床具有限,并不能保证每位家属都有床睡,加之部分重症型病人需要“一患多陪”,导致陪护床租借市场更加紧张。
异地求医,天价宾馆费用压垮一家人
对一些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来说,超半数患者均来自于外地。当病人、家属住不进医院,周边的宾馆旅店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正规连锁的酒店动辄上百上千,深巷小道的私人宾馆卫生差、安全隐患大,常常还需要面临多户同住,共用卫生间厨房等交叉感染的风险。
跨省就医本就不易,尤其更多的是一些家境一般的普通人,他们未必能承受这样日复一日的高额房租。许多家庭到最后放弃治疗回家,并不是没有方案医治,而是被天价的租房成本拖垮的。
都说疾病和衰老,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过程。人这一生,或多或少都会和医院打上些交道。
父母家人生病住院,陪伴照顾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纵观目前国内的陪护市场,形势却不容乐观。“一床难求”的不仅是病床,更是家属们刚需必备的陪护床!
治疗当前,陪护为重。好的陪护陪伴,有助于病人更快恢复体力,但这同时,更需要家属能够时刻陪伴在旁,随叫随到。有一段好的休息和睡眠能够让家属有更好的精力照顾病人。
在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医疗器械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不可否认的是医疗器械行业内正在发生着变化,在行业的升级和变化中,无论是互联网医疗和医疗器械行业的互联网化,智能化程度都必将加强!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