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很注意父母的健康,每年都带妈妈体检,防癌筛查还有必要做吗?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快要到了,也许此时的你远在他乡,正在为生计奔波,不能陪在母亲身边吃顿家常便饭;也许此时的你近在左右,正在烦恼母亲反反复复的叮咛唠叨……但是,请都不要忘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她准备一份礼物,多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多陪她聊聊天,有空为她分担些家务。
202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病魔无情,照出了人间冷暖,更令所有人开始觉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父母的健康平安,是儿女最大的安慰。
有人不禁要问,我平时很注意父母的健康,每年都带妈妈体检,防癌筛查还有必要做吗?
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
普通体检≠精密筛查
体检是对健康人群(无明显身体不适)开展的一般性检查,不同于以疾病诊断为目的的临床诊断。从这个角度来讲,体检的针对性不明确,对于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筛查作用很有限。
很多人的体检都局限于常规项目,比如抽个血、验个尿、拍个胸片、做个心电图……看似在积极地为健康“把关”,实际上癌症筛查的项目一个都没做到位。也就是说,通过普通体检筛查出癌症的几率很低。而且,目前大多数体检套餐都流于形式,根本没有重点方向,这样既浪费钱,又不能有助于排查疾病,尤其是癌症。
精密筛查是指以不管有无自觉症状,定期地通过CT、MRI、超声波等精密仪器,对身体各部位进行的一种精密检查,这是一种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比如,针对不同癌症类型,有其特定的筛查方法,哪些人要做,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并不是像普通体检一样一概而论。精密筛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早筛、早检,做到早诊、早治,将癌症等重疾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乳腺癌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有“发病年龄早”“就诊病期晚”两大特点。但只要能早期发现,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可达到98.2%。然而,由于部分女性防癌意识较弱,乳腺癌普查未能覆盖全部人群等原因,我国女性早期乳腺癌I期诊断率不足20%。
高危人群:未婚或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
检查方法:3D超声ABVS对于低回声肿块内的钙化灶非常敏感,但是难以发现微小钙化灶及毛刺样改变;3D钼靶则弥补了超声的不足,擅长精密探测乳房的微小钙化点和乳腺密度。3D钼靶+3D超声ABVS是筛查早期乳腺癌的“金标准”。能够做到早期发现3-5毫米乳腺癌,有助于后期采用低创伤的保乳治疗。
二、宫颈癌
宫颈癌是公认的”红颜杀手”,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我国每年约有13万新发病例,总病例占全球28%以上,且80%的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为浸润癌(即可扩散)。
高危人群:较早开始姓生活者、有多个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史或有慢性宫颈炎症者、高危型HPV感染者、早生育、流产次数多者等
检查方法: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双保险是TCT(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检测是判断机体有无可能感染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亚型HPV病毒;TCT是判断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化。
三、胃癌
我国是“胃病大国”,在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同时,我国胃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占到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42%,居全球首位。
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饮酒,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食物的人等。
检查方法: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最有效手段。高危人群在40岁时应开始做胃癌筛查,若没有异常,可间隔5~10年再做一次。
四、肠癌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
高危人群:有家族性结直肠癌史、多发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人群。
检查方法:肠镜既是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又是其确诊的“金标准”。40岁以上人群至少去医院进行一次肠镜检查,通过肠道具体情况,确定以后的复查频率和手段。
通过精密体检早期发现亚健康状态和潜在的疾病,并及早进行调整和治疗,对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当妈妈的小棉袄,更要做她的防弹衣,给她最好的礼物,就是对健康的守护。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