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建立高风险人群预警机制,升级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搭建可供多方视频交流的远程会诊平台。建立了医院新冠肺炎防控的信息化体系。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医务人员提供了尽可能的安全防护,给患者就诊提供了便利,也给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目前表现出较强的人与人之间传染性,且暂无特效药物治疗,这不仅让感染病毒的患者面临着生命安全威胁,而且也让院内医务人员以及普通就诊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提供了更多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在本次医院疫情防控中,主要从院内疫情预警及管理、疫情期间患者服务、隔离病房远程服务等方面开展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工作,保护一线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降低新冠肺炎院内传播风险。
院内疫情预警及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单点爆发、传播迅速的特点,这给疫情防控、高风险人群识别与预警带来很大困难。医院作为疫情防控和管理的重点单位,亟需建立信息化的预警及管理方法。
高风险人群精准识别及预警 疫情爆发初期,医院所面临的防控形势主要是防止输入传播,如果能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把近期去过疫区的就诊患者精准识别出来,并及时提醒信息医务人员,将会对院内疫情预警和医务人员防护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医院掌握的资料,将疫区封城前一段时间内通过民航、铁路等渠道自疫区到达医院所在城市的个人出行信息归纳整理,建立高风险人群数据库,并对医院HIS升级改造,对接高风险人群数据库。当高风险人群库中的患者来院就诊时,信息系统将弹屏提示医务人员该患者自疫区抵达本地的时间,提醒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图1所示。
图1 医院信息系统中高风险患者警示弹窗
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升级 2020年1月17日医院接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这对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疫情初期,国家还没有公布新冠肺炎的ICD代码,医院就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紧急改造,应用ICD-10中已有代码,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信息上报。国家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ICD代码以后,对院内诊断库及时更新,升级新冠肺炎传染病上报信息填写规则及传染病报卡。当医生给患者录入新冠肺炎相关诊断时,信息系统会强制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卡,确保临床一线及时上报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信息,用技术手段防止传染病人漏报、错报等。
“码上”预检分诊 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到院内就诊的患者,都需要实名登记预检分诊表,医院分诊台工作人员评估患者信息后,完成预检分诊工作。传统的纸质填表登记,效率较低,且很容易造成人群聚集,增大交叉感染风险。组织开发上线了预检分诊系统,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微信服务号或支付宝生活号进入系统预检分诊系统,填写电子预检分诊表,也可以扫描预检分诊系统的二维码直接进入系统填表,提升了预检分诊效率,降低了患者及家属聚集的风险,图2为“码上”预检分诊系统填写页面。
图2 “码上”预检分诊系统
疫情期间患者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作为交叉感染高风险区域,普通民众应尽可能避免前往。对于有实际就诊需求、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群体等,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疗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染病防控的压力。
互联网医院面向新冠肺炎专项服务 为避免患者集中到医院发生交叉感染,我院在互联网医院开通“抗冠专区”,医院组织数十位相关专业医生在线为患者提供新冠肺炎方面的免费问诊。通过医患间信息交流,人工完成初步筛查。医生对接诊的可疑患者密切追踪,对普通咨询患者心理疏导,缓解群众恐慌情绪。同时,为方便患者自助筛查新冠肺炎,医院组织开发并上线新冠肺炎智能筛查系统,通过人机对话,将智能筛查结果推荐给患者参考。
互联网专家门诊及药品配送 为避免就诊患者院内聚集,医院对普通线下门诊采取了限流措施。同时,患者对于疫情期间赴医院就诊存在较大的安全顾虑。针对患者的迫切就诊需求以及长期服药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医院组织各科室专家,全面开通网络专家门诊,打通互联网医院与医院HIS的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了医疗专家线上问诊,药师线下审方发药,专业物流公司配送到家的服务。这些举措解决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患者就诊、慢病患者用药以及定点在本院的门诊大病患者用药医保报销问题等。图3为医生在线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页面。
图3 医生在线制定诊疗方案
隔离病房远程服务
本次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隔离,与新冠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家属、医生、护士等都需要执行严格的隔离措施。为使医疗专家可以服务于更多的患者、更多的医疗机构,保护专家资源免受隔离,远程会诊服务成为本次疫情防治中一种重要的诊疗手段。
针对我院多院区办院,确诊患者集中隔离救治的现实情况,在较短时间内搭建起医院总部院区直通隔离病房的视频会诊平台。该视频会诊平台由会诊专家端,隔离病房清洁区医师办公端、隔离房间内患者端三部分构成,实现了会诊专家、隔离病房内医师、患者三方实时音视频交流,在网络空间中完成了病历汇报、病历资料调阅、医患交流等。远程视频会诊平台极大提高了会诊效率,降低了会诊专家院内感染风险,节约了紧俏的卫生防护物资。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实施充分的信息技术保障措施和巧妙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给战斗在新冠肺炎防控、救治最前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尽可能的安全防护,给疫情期间患者的看诊和用药提供了充分的便利,也给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信息技术在本次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成功实践,也为今后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信息化做了有益的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作者及单位:辛海燕 苗元青 李鹏 陈军伟 于宗一 王宁 杨文宝,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部。
文章转载自:中国数字医学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