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磨难的一年,对于小雪(化名)来说更是痛苦开年。二胎出生没有一个月,就被诊断出先心病,来北京治疗却遇上疫情复发。特殊时刻,一起倾听一个二胎妈妈的艰难自述....
5月初,我的二胎出生了,比预产期提前了一个月。
本来预产期是6月1日,大家都说是孩子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所以提前出生。全家人都兴致勃勃计划着,孩子满月那天要怎么庆祝。
开心的时间,总是短暂。
满月前一天,我突然听到孩子在睡梦中发出急促的“呼哧呼哧”声,熟睡中小脸憋得通红。那急促呼吸声,听起来像是破了的风箱。
我立刻紧张了,一下子把老公推醒。
他听了听声音,感觉像是喉咙有痰影响了呼吸,说,“没事儿”。接着把孩子抱起来,轻轻的拍着他的背。拍着拍着有了效果,孩子呼吸不像刚开始那样急促,很快又睡着了。
记得有医生说过,孩子的肺功能还没成熟,适当的拍背,能帮助孩子把没能化开的痰给拍开,我安慰自己,没别的,可能就是痰的关系。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孩子呼吸困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仅次数变多了,而且不管怎么拍,也得不到任何缓解。
家里人商量之后,决定去医院带孩子看一看。
到了医院,就被告知拿着核酸检测报告阴性结果,才能继续就诊。
于是,又折腾一遭核酸检测,幸好都是阴性。挂号就诊,医生做了一番检查之后,告知是肺炎,建议住院。
刚满月的孩子,就住进了医院,打针抽血疼的哇哇哭。看着孩子哭,我也跟着一起哭,我在心里跟宝宝说,“妈妈心疼呀,可是宝宝得治病呀。”
屋漏偏逢连夜雨。
住院的第三天,管床医生过来说,“有点病情进展要跟你们沟通,麻烦来医生办公室一趟。”是出了什么事吗?我的心突然就七上八下砰砰直跳。
大夫告诉我们孩子的呼吸困难不是由肺炎引起的,怀疑是心脏的问题所致,建议赶紧转去大医院,越快越好。
看着孩子呼吸时难受的样子,我们赶紧联系了在北京的亲戚。
亲戚推荐我们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但挂号又成了难题。晚上十二点,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捧着手机等着医院放号,全家人捧着手机都在刷,好不容易抢到了号。
医院再次要求做核酸检测,几经周折后,总算看上了病。
“房间隔缺损,心率过快,每分钟心率平均在300以上,确实是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需要住院降心率,然后做相关检查拟定治疗方案。
医生立刻给住院部打了电话,结果是没有空余的床位,面有难色。
但是联系了住院部,得知现在没有空余的床位,所以现在没有办法住院,但是此时,孩子因为呼吸困难一直大哭不止,医生评估了孩子的情况确实紧急,所以和住院部协调之后,给孩子加了临时的床位。
6月13日,北京在连续56天没有新增病例的情况下,出现了聚集性疫情。新发地菜市场一天查出来咽拭子阳性45例。
天气热了,原本北京的路上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不戴口罩。那一天,一夜之间大家又把口罩全都重新戴到了脸上。
医院反应很快,立刻加强了管控——哪怕孩子再小,也不允许家长探视;无论核酸检测结果是什么,只能与医生电话沟通治疗进展。
办完住院手续,护工把孩子从我手中接过去。
那一瞬间,不知道是因为呼吸困难,还是母子之间的感应,孩子突然大哭了起来;我追过去本能的想抱抱他。
护工拒绝了我,让我们赶快离开医院,疫情期间要减少人员的流动和接触。
我想要抬脚离开,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步也走不动。看着孩子哇哇大哭,被护工抱走,内心难过极了,“宝宝,妈妈对不起你”,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下来。
回到家,老公说我像是魔怔了一样,手机一刻也不敢离身。电话铃声一响,我既期待又害怕。没电话时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医生打来电话,又害怕情况变坏,还想多询问一下孩子的情况。
我每天都在想,不知道宝宝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病房里,晚上是不是有蚊子咬。哪怕医生再怎么强调孩子治疗情况良好,依然缓解不了我的焦虑。
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完全控制,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能出院,不过情况总在好转。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