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重磅揭晓,三大奖项获奖者分别为...
科学改变未来。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张亭栋、王振义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卢柯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彭实戈
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卢柯,1965 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获奖评语:奖励他开创性的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通常材料的强化均通过引入各种缺陷以阻碍位错运动来实现,但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会丧失塑性和导电性,这导致了材料领域著名的长期未能解诀的材料强度与塑性(或导电性)的倒置关系。如何克服这个矛盾,成为国际材料领域几十年以来一个重大科学难题。
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卢柯团队发现,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使纯铜的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电导率(与高纯无氧铜相当),获得了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这个发现突破了强度-导电性倒置关系并开拓了纳米金属材料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纳米孪晶强化原理已经在多种金属、合金、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和金刚石中得到验证和应用,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材料强化原理。
卢柯团队还发现了金属的梯度纳米结构及其独特的强化机制。梯度纳米结构可有效抑制应变集中,实现应变非局域化,其拉伸塑性优于普通粗晶结构。具有梯度纳米结构的纯铜样品其强度较普通粗晶铜高一倍,同时拉伸塑性不变,也突破了传统强化机制的强度-塑性倒置关系, 被应用在工业界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016 年,未来科学大奖正式设立,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作为中国大陆首个非官方、非营利、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在奖项评审过程中,有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 100 万美元,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历届获奖人
这些为全球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之光”正在用自己卓越的科研成果极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以理性的科学思想激发创新生态及科研动力,以求真求知的纯粹精神引领青年科学工作者探索世界。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长为五年。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如何保证未来科学大奖的公平、公正、公信?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
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不记名投票确定。同时邀请高西庆教授担任监督委员会主席,监督整个评奖过程。
对于与评审工作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该委员是否需要在评审中回避及放弃投票权。此外,科学委员在任职期间及卸任后2年内必须放弃成为奖项候选人的资格。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