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医药代表,竟然被歧视了

2020
09/17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
A-
A+

医药外企的培训制度就像流水线一样,只要这个人的品质没有问题,能力可以慢慢培养。

来源/药斯拉
作者/Joe
这些医药代表,竟然被歧视了    

这两天粉丝给我看了一个图片,是一个外企的招聘信息,下面明确写着A司及县团队的代表勿投简历,从留的邮箱来看,应该是老板的个人行为。


这却折射出了一个现象,就是A司某团队代表现在面试很尴尬。现在招聘信息上的内容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水面下面是行业对A司这个团队代表的评价。 
就像之前有个老板和我聊,不招A司的实习生,老板的原话意思是:应届生直接去A司,正经的学术没学多少,压货和其他的东西学了一堆......
笔者觉得代表只是公司政策的背锅侠,只是执行层面。任何一个公司,如果是A司类似的政策和要求,相信大部分代表都会和他们采取同样的销售行为。
这个不是代表能决定的,上层建筑决定了底层思路。
但是现在这个负面影响实实在在的由代表来承担了,直接体现在了代表找工作这件事上,代表永远是分到的利益最少,背的锅最多的群体。
这么明目张胆的歧视一个公司的代表,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哪怕是当年G司事件,也没有谁在招聘信息上明确的写着不要G司的代表。
猎头当时只不过也是私下没法推荐在G司有工作经验的代表,没有明确的写在招聘信息上。
 1   

讲个故事

笔者入行的时候,当时外企还没有像现在扩张的这么厉害,外企的姿态还是很高的。
很多岗位明确表示不招聘国内药企的,而我那时就在国内药企工作。那个时候的鄙视链比现在严重。
那时我面试过好多次外企,当时很多老板就觉得国内药企出来的能力就是一般,很多问题他不会问外企来的候选人,但是会问我。
比如说让我背个产品适应症,问我平时开不开科会,更有甚者甚至让我重复跟客户的对话。
那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外企对国内药企候选人的歧视,感觉国内药企的代表确实挺无辜的。
但我也理解这个现象,就像我入行时,我在的国内药企哪是培训机制不完善啊,是根本就是没有培训。
入职以后直接甩我两个PPT,让我自己学两天就可以直接拜访客户了。有的人说没有培训部你可以请教你的领导,但我的领导也不会啊......
入职一周,我掌握的知识点比我的领导都多,而且就当时公司做那的PPT,连个临床实验数据都没有......
所以很多社会现象,其实是有背后的原因的。但因此面试官对某个群体有刻板印象,其实对候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面试官也有可能会错过一些比较好的候选人。
好比这次A司及县的候选人被歧视一样,这是对很多A司代表的不公平。但是总结起原因, A司及县代表给圈里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直在压货,没有时间搞学术。
而且最近圈里还流传7个亿的故事,很多数据被说有问题,再加上疫情前后到现在,A司各种操作很多,一直热度不减,综合起来出现了现在的招聘点名不要A司及县代表的情况。
 2   

先选人,后看能力

关于如何选人,我曾经问过一个我以前的老板,我说你选人最重要的是看什么?
老板很直接了当的告诉我,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人的品质。包括他的为人、做事的态度、以及学习能力,至于我们常说的工作能力,他不是很看重。
他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医药外企的培训制度就像流水线一样,只要这个人的品质没有问题,能力可以慢慢培养。
笔者觉得以前的老板三观还是挺正的,选人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不会太看中你的背景,更多的是看你这个人的内在。
他是成长思维的老板,但很多固定思维的老板,希望这个人拿来急用。最看重现在的能力、背景,对人的品质却往往忽视了。
所以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老板是成长思维,不要拘泥于候选人的背景、和所谓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更深入的看一个人的品质,这样对候选人也公平,这对老板来说能找到更合适的人。
毕竟咱们这行有很多面霸,看起来能一个比一个强,等到入职以后就原形毕露了,所以面试还是要从本质抓起......
总之,笔者觉得真没有必要去歧视某个公司某个产品线的人,本身这种方法就不科学也不理性,且对候选人也不公平。
还是应该合适的候选人都面一下,因为候选人所在公司的风格并不能代表候选人就是这样的人,更多应该是关注候选人的本质问题。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面试官,医药,歧视,外企,招聘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