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疫之战取得的胜利成果中,护理工作者同样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护理工作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质量、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显著发展。
金牌护士盘点了近五年来护理相关的重大政策,大家可以从中观测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01、《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重点内容 2015年1月28日
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十九)加强护理力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
(二十)落实优质护理。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至2015年底,三级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至少80%的地市级医院和至少40%的县级医院有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02、《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
重点内容 2015年3月17日
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惠及更多患者
扩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县级医院,已经开展的医院要扩大覆盖病房数量。到2015年底,全国三级医院的各个病房都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占60%病房的地市级医院的比例不低于80%,县级医院不低于40%。同时,有条件的医院要积极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03、《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重点内容 2016年07月08日
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意见》指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意见》强调,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与其他保障制度的之间的统筹衔接,协同推进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并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0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重点内容 2016年10月25日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05、《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重点内容 2016年11月24日
到2020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开展。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重大工程项目
(一)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06、《护理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重点内容 2017年11月08日
《护理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机构、护理机构,打通专业康复医疗服务、临床护理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康复、护理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功能定位以贴近社区、服务家庭为主,对于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医养结合具有重要作用。
07、《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重点内容 2018年01月04日
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为合作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指导,提高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08、《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重点内容 2018年07月06日
主要目标。到2020年达到以下目标:
——护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护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格局基本形成。护理服务业快速增长,护理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护理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45万。
——护理服务供给更加合理。
——护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逐步推进延续性护理服务。
——大力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优化护理流程,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效率和管理效能。推动护理领域生活性服务业态创新,改进服务流程,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护理等新型业态。
09、《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重点内容 2019年2月12日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一) 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主体。
(二) 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对象。
(三) 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四) 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为。
(五) 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
(六) 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管理。
(七) 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责任。
(八) 积极防控和应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
(九) 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和支付机制。
试点地区。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份。其他省份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试点城市或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10、《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通知》
重点内容 2020年5月21日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一) 增加护士队伍数量。
(二) 加强护士培养培训。
(三) 拓宽护士职业路径。
(四) 加强护士待遇保障。
要统筹考虑编制内外护士薪酬待遇,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实施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于在护理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五) 保障护士执业安全。
(六) 切实为护士减负。
(七) 加强护士人文关怀。
(八)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九) 精准对接护理需求。
11、《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
重点内容 2020年09月02日
完善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体系
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将护理工作发展纳入本单位医疗卫生工作整体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注重护理管理岗位人员培训,提升护理科学管理水平。
持续提高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质量
积极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生命终末期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护理服务资源远未满足实际需要,在扩大护理服务供给的同时,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成为解决护理供需矛盾的有益探索。
从近五年的政策中可以看出,政府正在为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走进社区、家庭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与可及性,让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获得、使用之后能够获益,成为护理事业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