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60%的患者在睡眠或者相对静止状态中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
根据研究统计表明,约有32%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有运动、情绪激动、排便、咳嗽、头部创伤、性交或分娩因。但仍有60%的患者在睡眠或者相对静止状态中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因此,颅内动脉瘤患者虽经严密防止咳嗽、用力大便、过早离床,仍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再出血。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少数因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被发现。最新发表的一项针对中国上海2个社区的横断面调查研究表明,4813名35-75岁的健康成人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为7%。
这说明在普通人群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并不低,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发生率仅为0.006%-0.009%,这意味着多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并不会破裂出血。但是考虑到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所致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针对破裂风险高的未破裂动脉瘤进行手术干预是合理的。
1
但是,无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诊断较为困难。
2
是否在人群中进行动脉瘤筛查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对高危患者进行无创筛查是合理的。
3
多项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与吸烟、酗酒、高血压、性别等因素有关。大约20%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自诉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
统计学分析发现,女性患者、重度吸烟患者和长期高血压病史患者发病率更高。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除与家族史密切相关外,还可能与多种遗传疾病相关,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I型神经纤维病、马凡综合征、I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弹性假黄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因此,对于有家族史或患有动脉瘤发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年龄>30岁、吸烟或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以考虑行CTA或者MRA等无创检查筛查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检测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最后确诊还是有赖于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脑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DSA是现在已广泛用于临床的X线检查技术,它利用体内血管相通的原理,穿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并放置一动脉鞘,然后沿动脉鞘推进导管至相应脑血管,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在X线下观察血管病变的特征。
造影能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瘤颈大小,动脉硬化和动脉痉挛范围等。 此外还可以了解血管的正常与变异、侧支循环。做一侧颈动脉造影时压迫对侧颈部颈动脉,或行椎动脉造影时压迫颈动脉,能观察前交通支和后交通支的供血情况,作为术中能否暂时或永久阻断颈动脉或椎动脉的参考。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