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传染病长期相伴将成为常态,张文宏:控制要走在疫情前。
9月1日,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作发言。
他表示,当人类与自然界共同进化发展时,将一直受到自然界当中微生物的威胁。无论是今天的新冠还是结核病,还是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登革热,每一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基本上全来自于自然界。
“我们跟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哪个国家都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界病原体的侵入事件。”张文宏说,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传染病在人类中已得到消除,人类所面临的这些风险可能是持续的。
张文宏提醒,秋冬季将至,每年一定要来的是流感。流感病毒起源于禽流感,但它通过进化,获得了在人类社会当中长期存活的能力。他认为,如今人类已没有能力把流感病毒从人类中驱逐出去。禽类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禽流感,随时准备进入人类社会。
“面对流感,我们要每年注射一次疫苗,第二年必须再注射,否则仍然有被感染的风险,自然界中的病毒极其聪明。有些传染病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如乙肝;有些治疗方法不够,有些有疫苗有些没有,像HIV病毒就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人类跟这些慢性或者急性传染病长期相伴,将会成为一个常态。”张文宏说。
关于中国步入复工复产阶段,有没有二次复发的风险,张文宏坦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如今已不可能扩大检测到大范围,所以第二波疫情的预警是必然的,只能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态势,等待疫苗问世。
世界疫情可能还会再蔓延,中国仍然面临输入性病例风险,但他相信,但疫情产生后,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控制住。这得益于我们国家的防疫部队、整个医疗体系、检测网络的强大,哪里有疫情,哪里就会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进行控制。
同时,他也希望大家在今年疫情期间养成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能够继续保持下去。面对开学,他也建议在学校内多推广常态化抗疫策略,采取一些减少人群密集的措施,如上课时分开坐,聚集的时候戴口罩、常洗手、课桌椅消毒通风等。
对于新冠肺炎疫苗,张文宏坦言,疫苗供应量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市民都供应是不够的,疫苗供应量占全人群3-4%,不会超过10%,所以有限疫苗要提供给最需要的人群,如医务人员、老人和小孩等高风险人群。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