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咱们一起去面对!家长不妨多说这句话

2020
09/02

+
分享
评论
浙大二院
A-
A+

关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要及时求助。

学生开学了,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战斗力,更考验亲子关系。

浙大二院精神科主任林铮,从事心理精神工作26年,他有感于家长嘴里的熊孩子越来越多。

  “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健康是心身健康,除了体魄之外,心理的健康至关重要。”除了开药治疗外,林铮还会给“水火不容”的患儿一家,开心理处方,有句话他经常教家长,一定要多说说:“来,咱们一起去!”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孩子会感受气氛

17751599001438574

“来,咱们一起去!”这句话有什么魔力。林铮说起了自家读初二的女儿。

今年2月,林铮作为心理医生,随浙大二院援鄂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林铮的作息几乎和家里的女儿全部错开。“有的时候,我们从病房出来已是凌晨,女儿睡了;白天有空的时候,女儿在上网课,所以在武汉的那一个多月,我和女儿没有通过视频,除了每天微信互道晚安,说话也很少。”

武汉归来,隔离结束,林铮发现以前蛮开朗的女儿有点变了。不太愿意去户外,即便在空旷的河边,口罩也不愿意摘掉。“这和我印象中的女儿有点不一样啊!除了开导之外,最关键的是陪伴。”

从那时候开始,林铮所有的业余时间都陪着孩子。“我和女儿说,来,咱们一起去。有时候小区楼下活动散步,有时候溜一下狗,双休日打打羽毛球;或者去风景好的地方,拍照赏花骑行,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她笑容慢慢回来了。”

“其实,小孩子是很敏感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他们都会感受气氛。在我们门诊中,有许多家长将孩子成年化,说了就得听,听了就得做,做了就得报告。但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发育过程,接受教育不仅仅是读一个分数,是自我成长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家庭关系对于成长过程中是最密切的影响因素,潜移默化。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说很忙,陪伴很少,互动很少,家庭就好比是土壤,孩子是一颗种子,一颗再好的种子,成长土壤出现问题,种子还能长得好吗?

性格发育的节点,别错过

17871599001438932

不在孩子成长中失位,这是采访中,林铮反复提及的。从精神医学专业而言,孩子性格发育有三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前两个节点,我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在参与着,感受着。”

Part 1

第一个节点是上学前0-6岁,家庭起到重要作用。父母陪伴,有氛围,气氛平和,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而不是压抑着孩子的各种想法,这种互动和协调,对于孩子受益终生。

Part 2

“在第二个节点14-15岁,很多孩子出现了叛逆期,越来越独立,自我意识增强明显。特别是初二的学生,在教育体系,初一是一个制定目标、适应新环境;初二则是承上启下的节点。这个时候,性发育越来越明显,两者交杂在一起,就是心理问题爆发的高峰期。”   

Part 3

第三节点是24-25岁之间,成年人发育定性,不管是生物学、心理学,可逆性很少。外界强度必须要很大,才能改变她。

林铮说:平时在门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征很明显,鸭舌帽、墨镜、口罩、耳机,四件套。“家长往往都会说,孩子在家不理人,在心理上隔离大人,这是一种严重的自我保护。我往往会问孩子,爸爸妈妈要不要在场。只有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这群孩子才卸下保护的隔离服,和医生诉说,有的孩子不理爸爸妈妈,但在我们这里,可以聊很久,就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可怜可爱,他们还是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被引导。”

林铮说:“门诊能看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同样也能看到家长的精神状态。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落座,就戳戳孩子,让他自述病情。我问诊的时候,家长一直都在玩手机,头都不抬起来。可见,这样状态,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会是怎么样的呢?”

“心理成熟、适应能力强、抗挫折能力强的人,能在这次疫情中成熟起来的,有自我调适能力去应对变化,这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放下手机学会与人交流

26811599001439226

在门诊中,林铮发现,不管是中年人还是学生,三个人坐在一起,明明可以面对面说话,却偏偏用手机联系。

“现在各类社交软件发达,从购买卫生纸到披萨米饭,都可以在一个手机上完成,人们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线上的交流代替了人类的语言表达,手指越来越发达,表达却不行了,所以门诊中社交障碍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我通常都建议,每天一定要和家人或朋友,出去做一件事情,可以去超市买东西,也可以去菜场逛逛,试着讨价还价。”

在此次驰援武汉过程中,作为心理医生,林铮比以往更为重视同事的交流。“每次开会,有两条必定反复重申——一定和两个人以上交流,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同事,不能憋着、忍着;一定要运动,这一切都是为了情绪的纾解,内心的表达,有一个出口和渠道,这很重要。”

林铮说,健康有四柱——均衡饮食、良好心态、适当运动、良好睡眠“对于医生群体来说,每天不是面对病人,就是面对同事,没有大片的时间专属于运动,必需抓紧一切可以运动的碎片时间,比如在办公室,可以站着的时候,不坐着。我们也有学术前辈,是站着办公的,这点我觉得可以借鉴。另外,即便是晚上十点半回家,快跑慢走,安安静静运动一会回家,对疲劳消退有帮助。

“疫情过后,思考生命的质量与厚度时,生活、生命、生机构建起的心身健康,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林铮说。临近开学的一周里,浙大二院精神科接诊了不少这样焦虑无助的患者。精神科陈巧珍主任医师说,开学焦虑的不止是学生,不少家长和老师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陈巧珍  

浙大二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擅长失眠、焦虑、抑郁、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和人际心理治疗(IPT)技术

第一次住校,

新高中生军训两天情绪崩溃

55501599001439366

上周一,陈巧珍医师的诊室走进一对母女。女孩半躲在妈妈身后,眼神怯生生的,不敢直视医生的眼睛。 

妈妈告诉陈医生,女儿妮妮今年刚升入高中,前段时间在学校参加军训,“但刚军训两天,她就哭着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学校看她。” 

妮妮的小学和初中都是走读,从没住过校,这是她从小到大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军训休息时,周围的同学都三三俩俩闲谈起来,妮妮内心很想加入她们,但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最后还是默默无言。

这样熬了两天,她终于受不了了,哭着打电话让妈妈来学校。为此,妈妈特地请了一天假,一整天都在学校陪女儿。临走时,她又哭成泪人,说什么都不让妈妈走。 

没办法,妈妈只好带上情绪失控的妮妮来到浙大二院精神科就诊。量表测试显示,她的抑郁和焦虑都达到中度,最终被诊断为“适应性的抑郁焦虑反应”。

陈巧珍说,从妮妮的人格测试和问诊时的表现来看,她是典型的内向、敏感性格,这类性格的孩子通常在社交上比较慢热,有的会存在一定障碍。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和干预,有的可能会发展为厌学,渐渐更不愿意去学校。 

“这种程度的情绪失控需要药物治疗,同时我们也会教这些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帮助他们建立社交自信。” 

陈巧珍给妮妮支招:

先不要想着在那么多人的新环境里交朋友,可以把范围缩小到排在身边的同学、寝室隔壁床的室友等,再慢慢扩大到全班;

实在找不到话题也不用很有压力,适当回应别人抛出的问题也可以很快加入讨论……

转行当老师,

焦虑得连家长的信息都不想回

461599001439712

除了学生出现焦虑,老师也感到了返工的压力。几年前从传媒行业转行当老师的李女士(化名)深有体会,每次临近开学,她的焦虑感就会直线上升。 

李女士是某所高中的老师,刚转行当老师没几年,还是一个不断摸索中的“教学小白”。她责任心很强,总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会误人子弟,不知不觉中就给自己施加了过多的压力。 

尤其每次听完老教师讲课,她都会陷入自我怀疑中,有时控制不住地想哭,有时又忍不住向身边的人发脾气。这种时候,家长发来的微信她都不敢看、不想回,消极躲避教学上的事务。 

今年开学后,学生们重新分班,她被分配到某个实验班教学。这个班其他各科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她瞬间被压力包裹得喘不过气,甚至产生了轻生的想法,只好来到陈巧珍的诊室。

陈巧珍说,很多人都会在长假期后、开工前陷入焦虑和倦怠情绪,教师这个群体比较特殊,每年都有寒暑假两个相对较长的假期,虽然很多教师假期也在忙着工作,但新学期还是会周期性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另一个老师则和上初中的女儿双双陷入了焦虑。女儿这次重返学校,排斥情绪很重;老师本人平常就有些焦虑症状。作为教师,她为开学返工烦恼。作为家长,她为女儿担心,于是这次开学前焦虑升级……

陈巧珍建议,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开学焦虑,情绪健康地迎接新学期——

开学前  

在选择社团的时候,你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能凭一时的“脑热”就糊里糊涂进去了。一些同学在选择社团的时候匆匆忙忙,待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于是很快又退出了。结果啥东西也没学到,还浪费一些社交费用。

开学后  

把握好节奏,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根据情况作调整。适度的焦虑可以调动机体的积极性早日进入学习节奏;当压力过大时可适当降低期望值,从认知上允许自己有个适应期,在行动上则需要将压力或目标分解并努力去达成。

寻求有效的支持  

当碰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情形可以向老师、家人、朋友寻求支持和帮助,若出现明显的睡眠、情绪问题,也可以找精神专科医师求助。

3151599001439808

文 | 杭州日报 柯静,钱江晚报 张冰清,

宣传中心 鲁青 王意菁

编辑监制 | 浙大二院 宣传中心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家长,孩子,社交,心理,情绪,焦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