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走近参与抗疫以及坚守岗位的佳音医师们,探寻他们的内心,记录他们的故事,点亮每一份期待。
2020年7月17日,疫情再袭,首府乌鲁木齐第二次按下暂停键。当夜11点开始,佳音医院255名员工立即收拾行囊,陆续从乌鲁木齐各处赶回佳音医院驻守,短短两小时内集结完毕,其中包括45名各岗位医生。
2020年8月19日,正值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走近参与抗疫以及坚守岗位的佳音医师们,探寻他们的内心,记录他们的故事,点亮每一份期待……
7月16日晚上11点多,正在洗漱准备休息的我,手机铃声突然急促响起,“喂,主任,因为疫情的原因需要再次驻院值班,目前预计一周左右,请您根据情况安排科室人员,大家尽量在12点前到达医院。”手机那头传来院长助理黄素梅急切的声音。挂断电话,联想起微信群里陆续有朋友提醒说需不需要去超市买点食品什么的,现在超市人满为患。难道乌鲁木齐真的又有疫情了?容不得多想,距离零点只剩半小时左右,我立即召开科室电话会议,将情况简单、明了的进行了说明。本想需要再动员一下,没想到大家报名踊跃,几分钟时间内就确定了科室驻院值班人员。做为一个有近20年党龄的科主任,当然更是义不容辞。结束了电话会议,我立即拿出行李箱,简单收拾行囊,即刻奔赴医院。来到医院大门口时,已见三三两两的同事们拉着行李箱、背着大背包陆续抵达。由于事发突然,后勤的同事们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全部床铺,我当晚在产检室休息一夜。
最感动的时刻
由于此次驻院值班通知来得突然,大家都毫无准备,但是在接到通知后都毫不犹豫地自动要求值守:庄桂花老师,科室年纪最大,身体也不是很好,主动要求驻院值班;高冬梅医生家中有两个孩子,也再次主动要求值班;宋琴、周亚娜由于孩子无法安顿,于是带着孩子来院驻守。
疫情过后,我最想……
得去美发店打理下头发,美美地做个发型,臭美一下。然后想亲自下厨,给家人们做顿便饭,虽然厨艺不精,但团聚就好。
7月16日晚上11点多,正在家辅导儿子写作业的我,突然接到我们产科李传辉主任的钉钉视频会议,通知大家因新冠疫情的影响,需要24小时驻院值班。我没多想,立刻报名,之后马不停蹄,收拾行李。带着儿子去医院集结的路上看见很多市民都在商店里抢购,我是来不及参与了,只想早些到医院。平时短短十分钟的路程,当晚我却走了近一个小时,路上实在太堵了。疫情再袭,佳音医院针对孕产妇采取了更为严密的管理流程,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每一位孕产妇都能安全分娩。
最忙碌的时刻
8月12日是一个好日子,当天有三位宝妈分娩。其中有一名宝妈希望她的宝宝能在凌晨7时到9时降生,于是我们在院的产科、儿科和麻醉科十几名医护人员,天没亮就开始忙碌起来,当听到宝宝嘹亮的啼哭时,我竟然有些小激动。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宝宝也相继出生了,这一天的佳音产房还真是忙碌。
最感动的时刻
有一位宝妈疫情期间来院住院分娩,她一直有不规律宫缩,静滴缩宫素两天后依然没有反应,由于孕妇年龄较小,骨盆条件也好,所以希望她能顺产。又等了三天终于有反应了,经过麻醉科、助产士、儿科的共同努力,终于顺利分娩,听到新生儿的哭声我比产妇还激动。守了5天,终于顺产了!家人非常满意,觉得我们医院很负责任,于是决定全家继续入住我们医院的小葡萄母婴护理中心坐月子,正好我在院值班,这下方便时不时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宝宝了。
最惦念的人
当然就是女儿了,今年她才四岁多,16号当晚我带着儿子去医院值班前,把她送去了她大妈家,由嫂子帮忙照顾。前两天她手指被烫伤了,视频时看着她手指亮亮的水泡,顿时觉得好心疼!女儿非常懂事地说:“妈妈不哭,我已经不疼了,一点都不疼!”多么可爱的女儿,我好想念她……
疫情过后,我最想……
我要第一时间回家,接回我的女儿,再去看望我的父母,然后给他们亲手做一顿大餐。
7月16日正好是我的预检分诊的夜班,看似平静的夜班到21:30左右不再不平静了,微信群里陆续有消息说因新冠再现,乌鲁木齐要再次封闭了。我一听,这早上出门还好好的,下班想回家却回不去了?我赶紧给女儿打电话,“今晚可能要第二次封闭了,妈妈得去医院值班,你帮妈妈准备一下,把我常用的那些……”话没说完就被女儿打断了,她说:“我知道呢,上次春节封闭你去值班带的那些东西对吧?我都帮你装在箱子里,还有其他的吗?”突然间眼眶有些湿润:你小时候撕心裂肺的哭喊“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走!”还言犹在耳,现在一眨眼你就长成了心里暗暗记住妈妈的必备品、能帮妈妈收拾行囊并坦然面对没有妈妈陪伴生活的大姑娘了,时间真是快啊!
最感动的时刻
正式接到驻院值班通知时,已经是夜里近11点了,我当天的预检分诊是11点下班,于是我和来院值班的大部队方向相反,我得先回家拿行李。一路上给科室同事打电话,“张坤主任,新冠疫情严重,单位要执行驻院封闭……”“伊主任,我看到群里的消息了,我现在正在送儿子去我妈家的路上,之后马上到医院!”“孙雪梅,新冠疫情严重,单位要执行驻院封闭……”“哦,我们小区刚也通知了,今晚零点封闭小区,我还担心培养箱里的那些细胞该收获了呢,我都收拾好了,这就出门挡车……”听着同事们的话,我的眼睛又一次模糊了,这应该是感动的泪水。开车出了医院的大门,一看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流,简直比每天的早高峰还热闹。我赶紧又给孙雪梅打电话:“你先别出来呢,路上打车的人实在太多了,你等我,我回家拿了行李就拐去你家接你……”
最惦念的人
肯定是我该上高三的女儿,她正经历着人生比较关键的时段,我每天都会和她微信或者视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小惦念和小欢乐吧。
7月16日我本来下班就晚,刚回到家,就突然接到医院驻院值班的通知。我饭都没有来得及吃,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安顿好家人就快速地返回医院,路上还在电话联系科室其他驻守的医护人员。
最难忘的时刻 那当然就是7月16日的晚上了。当16日深夜,200多个佳音同伴返回医院的场景,那一个个匆忙而又坚定的身影,让我难忘。有的同事背着大包,有的同事拖着皮箱,还有的同事带着被褥,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顿孩子,收拾行装,汇聚医院,佳音员工的这种执行力真是了得!现在回想起16日晚上的那些情景,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疫情过后,我最想……
走出医院大楼,摘下口罩,猛猛地吸上几口新鲜的空气,然后回家,带着我最爱的家人们好好地搓一顿美食……疫情让我明白,生命很脆弱也很宝贵,我要更加地爱亲人,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7月16日我请战前往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支援抗疫,已在抗疫岗位上坚守了半年多的先生也特意向领导请假,赶回家中来送我。收拾行李时,因为害怕无法安置抗疫期间对宝宝的想念,所以放进行李箱的第一件东西就是宝宝的口水巾,给自己留个念想。7月17日一早,我离家准备奔赴国际医院,但由于小区实施戒严不让进出,于是只得前往社区,在社区书记的帮助下终于得以放行。但由于全城封闭,已没有交通工具可以搭乘,国际医院的120救护车又均在外出勤,只得又火速联系我们佳音医院医务部侯主任,佳音医院立刻派专车送我前往“新岗位”。一路上看到以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变得万籁俱寂,我不禁潸然泪下,此刻也更加坚定了我奔赴战场的信念,我的城市,我来守护。
最忙碌的时刻
7月25日是我进入病区的第一个夜班,当晚收治了9名患者,转出5名患者,收治的全部都是一密密接患者,一整晚都在不停地采集病史,书写病例,给新入院的患者做心电图、采集核酸,就这样整整忙碌了一夜,一直忙到天光放亮。这一夜,更让我意识到了疫情的严峻。工作期间我脑子里的弦一直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松懈。
最感动的时刻
我住的酒店楼层较低,房间没有纱窗,每天晚上都被蚊子强吻,着实睡不好觉。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的周大夫和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万大夫特意从酒店附近的五金店寻来了纱窗,还买了棒棒胶,两位老师扮演着安装纱窗师傅的角色,从裁剪尺寸到安装固定,都是亲力亲为。看到他俩为我忙活,内心的感动无以言表。
疫情过后,我最想……
和我的父母、家人好好吃顿饭,而且必须是火锅!!火锅!!火锅!!凉饮必须是小木屋!!小木屋!!小木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是7月16日晚上8点多知道要去驻院值班的,我匆忙收拾了些生活必需品,火速赶往医院。由于当天时间很紧,虽然后勤的同事们在马不停蹄地安装临时床铺,但还是有一些科室伙伴当夜就在自己科室席地而卧了,不过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大家都是医护人员,知道疫情防控的重要。
最感动的时刻
疫情期间也有很多客户和家属滞留医院,衣食住行都不像在家那么方便,客户的情绪波动在所难免。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客户坐在候诊椅上痛哭失声,我不明就里,想去安慰,一问才知道,她说求子不易,又遇疫情,实在太难了……她刚刚看到自己的HCG血值,实在是太激动了!不知怎么搞的,听了她的话我竟然也鼻子一酸……
疫情过后,我最想……
窝在家里,陪陪孩子,陪陪父母,陪陪爱人,给他们做做饭。
6月12日接到我们佳音医院医务科侯主任通知,6月16日我开始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水区疫情指挥中心安排的解除隔离研判工作。此后一个月,我每天下午都会前往六道湾管委会参加到期隔离人员的解除隔离研判工作,到7月17日,我们又开始集中统一研判工作,但因为隔离人员不断增加,我们住宿的酒店被征用,于是前后搬了四次住处,分别为美食家酒店、南湖中学、苇湖梁社区服务中心、水磨沟区人民医院。
最忙碌的时刻
记得7月23日那天,天气很热,因为当天解除隔离的人员较多,从早晨10点我们开始投入到紧张的研判工作,逐一核对、认真分析隔离人员的个人信息、流行病学史、体温单、症状体征、隔离时间等等一系列资料,确认条件合格后签字予以解除隔离。这一天大家一直忙到晚上22:30才结束,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工作虽然很累,但没有人有怨言,大家都觉得能为抗疫出一份力是医者的荣光。
疫情过后,我最想……
突袭的疫情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所以疫情结束后,我会更加好好爱家人,爱自己,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美好的一切。
7月20日我接到我们佳音医院助孕组长的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参加外派抗疫,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在等待了三天之后,我终于等来了通知我去隔离酒店工作的电话,我带着早已收拾好的行李,立即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最难忘的时刻
有天晚上一位隔离人员发热,当时已是夜里11点多了,办完各种手续后,我陪他前往友爱医院检查。那里一共有四顶帐篷,集中了一些等待检查的发热病人。我安顿好自己送去的隔离人员后,自己则待在二十米开外的空地上,没有地方能坐,目测等候时间会很长,我就只得盘腿席地而坐了,没想到这一坐就坐到凌晨3点多。慢慢的我感觉身上有点冷,因为衣服里面是湿的,此刻又刮着小风,我只得紧紧搂住自己,希望能让自己暖和点,可是没有用。我又开始在空地上不停走路,幻想能让身体有些热量,就在这时天上竟然又飘起了毛毛细雨,对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好想去没有风的帐篷里暖和一会儿啊!可我还是望而却步了……我就这样蜷缩着躲在一个钢板架子旁,凌晨六点多的时候,天边慢慢泛起了蓝光,我知道,太阳终于又要升起来了。
疫情过后,我最想……
每时每刻都和家人在一起,好好腻上几天!
7月16号晚11:20,我带着儿子打完篮球刚回家,就接到医院通知驻守的电话,于是快速收拾衣物,然后将儿子送到父母家中,零点前就已离开小区赶往医院,开始了医院驻守生活。
最难忘的时刻
驻守医院期间,同事护理部主任李朝霞的父亲,一直常用的高血压药吃完了,社区人员在多个药店买不到相同厂家的药,但换药又担心父亲不耐受,她和爱人都在抗疫一线,老父亲在家中由十几岁的女儿照料,李主任急得如坐针毡。得知情况后,我利用老公的工作关系,终于帮她找到了相同厂家的降压药,配送到社区,我们佳音医院又安排车辆将药取回并送到志愿者手中。事情虽小,但也体会到为人儿女的不易,尤其是我们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期待每个家庭父母孩子都安康。
最感动的时刻
我在医院驻守,孩子又送去了姥姥家,无聊寂寞的爱人申请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买菜、送菜、倒垃圾、跟着社区干部连夜统计核酸检测名单、偶尔还会被住户误解、抱怨……,他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忙到半夜,回家还得自己弄吃的,每次跟他视频,看着他逐渐消瘦的脸,我心疼极了。爱人说,不到社区帮忙,还真不知道社区这么困难、经费这么紧张……于是热心的爱人又去拉赞助,依靠平时的踏实勤奋积攒下来的好人缘,募集到一千双医用手套发给社区志愿者们。期盼着我们美丽的家乡,能尽快度过这场磨难,更期待着国泰民安。
疫情过后,我最想……
先狠狠地亲亲儿子的小脸蛋,也亲亲我辛苦的老公;之后我们一家三口乔迁新居,正式结束三年租房生活!
7月22日,我自愿报名参与抗疫,经过医院与上级部门沟通后,我被派往医学观察点工作。因全城封闭、出行困难,观察点组长反复与社区沟通后,于23日下午派车来接我前往华凌市场附近的一路顺风酒店医学观察点。路上我的心情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作为一名医生,终于可以用自己所学为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忐忑的是这是一项全新的、未接触过的工作,能不能胜任?所幸,工作组的人都很热情,认真而耐心的带教使我们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最忙碌的时刻
工作组最为忙碌的时候应该就是给新的医学观察人员办理入住手续和给要回家的客人办理解除手续。而我们医疗组的成员就是最忙的“小蜜蜂”了,除了要办理解除需要填各种交接单、表格、专家研判书、核酸报告单,一切手续妥当后,医疗组和消杀组又要开始穿好防护服一个一个带隔离人员下楼,等社区来车接他们回家。客人离开后,立刻进行卫生打扫及终末消毒。等一切符合条件,医疗组又要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地去接下一批需要入住的观察人员。之后又是填个人信息、询问既往病史、服药情况、填社区交接单、测体温、安排房间、写房间号、发体温计,签署入住知情同意书,一切都在忙碌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基础工作做完后开始和消杀组的小帅哥一起带领客人从1楼爬到4、5、6楼入住房间。上级要求要一个一个带领客人入住,就意味着我们要上上下下爬楼百十余趟,几十个新入住的隔离人员安排好后,3、4个小时就已经过去了。炎热的7、8月份,厚重的防护服包裹,此时的我们用精疲力尽、汗流浃背来形容最贴切不过,腿也僵硬酸痛得不能打弯了。我知道,2020年,对每一个人的人生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疫情过后,我最想……
当然是回家抱抱可爱的孩子和亲爱的老公,再回娘家看看妈妈,最好全家人一起去趟南山,看看风景,散散心,好好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
7月16日晚上11点接到医院通知,因为疫情的原因需要再次驻院值守,而所住小区也通知零时将封闭,我要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里通知科室人员、收拾行囊、告别家人、返回医院。开车去接同事的路上,感觉7月16日深夜的乌鲁木齐道路上场面蔚为壮观,外环路上车流滚滚,路旁到处是拖着行李箱打车的市民,一路狂堵,到医院已近1点,这个时间我们佳音医院大门口还是人来车往,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此刻已是凌晨。
最忙碌的时刻
应该是7月27日那天,因为接到通知说医院也要控制进出了,所以一下来了很多病人做检查,甚至比封闭前的病人还要多。这一天我是从早到晚扎扎实实干了十几个小时,不过其实这样对我们来说反而挺好,因为一忙起来时间就过得很快,也就没机会去胡思乱想了。
疫情过后,我最想……
必须先去理个发,一下在医院封闭了一个多月,头发都是同事之间互相理的,毫无技术可言,就是拿推子简单粗暴一顿推,各种层次不齐,简直不忍直视。解决了“头上大事”,还想休息两天,带着老婆孩子到路上堵堵车,到饭馆吃吃饭,找找正常生活的感觉,然后开始继续工作。
8月9日晚凌晨1点左右,驻守佳音医院喀什远程云门诊的我,接到我所住的喀什小区群内的紧急通知,说急需医务工作者执行核酸检测任务。二话没说我立刻报名并留下联系方式,没过一分钟,就接到了当地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第二天清早7点在楼下集合,前往检测小区。放下电话,我竟然莫名的失眠了,是紧张、兴奋还是害怕,自己也说不清。朦朦胧胧中闹钟响了,到楼下后街道宋主任介绍了今明两天的第一批任务:1028名社区核酸检测人员,25名居家隔离人员核酸检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做好自我防护,立刻出发。
最忙碌的时刻
两天内1028名社区检测人员,外加25名居家隔离检测人员(要求每家每户上门检测),预示着我们这一组人员当日要完成500多人的检测任务。社区检测听似简单,实则复杂,上到90多岁的老人,下到出生30多天的婴儿,还有坐着轮椅的、家人搀扶着的病号……检测一开始,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时间和机会,哄着小朋友配合张嘴取样,协助老人安全取样,安抚有情绪的人员配合取样,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再留出时间上门取样,我们从早上7点一直取到中午3点,8个小时不间断,终于完成了450多人的取样任务,成为当天喀什市取样最多的小组。
最感动的时刻
两天时间,1028名社区居民的取样,在第二天傍晚8点左右终于顺利完成,现在还剩下25名居家隔离人员的取样工作。此时的我已经精疲力尽,浑身上下完全湿透,汗水顺着脸颊、前胸、大腿往下滴答,我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只剩最后25个了!迈着沉重的步伐,我开始爬楼梯。25人分散在5栋楼7个单元的各个楼层,采到最后,几乎每上一层楼,我都得大口地喘着粗气,歇一会儿再继续爬。不过每到一家短暂的采样之后,都能听到居民们由衷地说:“医生辛苦了,谢谢您啊!”这一声声经常能听到的谢谢,在此刻对我而言却有了别样的意义。选择学医可能事出偶然,但既然选择了,我会用此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疫情过后,我最想……
疫情期间对生命、自由、健康的理解是我感触最深的,我很庆幸当初误打误撞选择了学医。疫情过后,快快让我回到工作岗位,用我的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
这一句句、一段段,述说着为人医者的担当,述说着佳音医生们的大爱……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义日,也是中国医师节。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今年7月,疫情再袭边城,佳音医生们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起,抑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抑或冲锋在抗疫的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勇士,这也让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有了更多独特的意义。家国危难,他们挺身而出;紧要关头,他们迎难而上。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他们选择了无畏,让他们选择无畏的,正是那份医者仁心。节日快乐,白衣天使们!你们的名字是我们心中最闪亮的星!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