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孩子从小爱偷东西?要尽早教育!

2020-08-28   益养荟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让家园携起手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一位妈妈跟益养君抱怨:孩子去别的小朋友家,每次都会带点什么回来,还喜欢翻别人的东西。我看见了很生气,每次都批评了他。妈妈说:“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点点头。”

4岁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没玩过且喜欢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这种需要促使他产生了“拿”的行为。年幼的孩子暂时还弄不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在他的观念里,“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那么遇到孩子“顺手牵羊”该怎么办?先要了解孩子“顺手牵羊”的原因,再针对性的解决孩子问题。

一、家长过分溺爱

一些家长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导致孩子想得到什么就会毫无顾忌地拿,而不知道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也有的父母把东西随意乱放,发现少了点什么也不去追究。当孩子发现不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可以不受责备时,就会认为这是可以允许的行为。

二、家教过严

孩子都希望别的小朋友有的东西他也能有。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不允许孩子随意获得他并不太需要的东西,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长既不给他提供,又不作解释,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导致他产生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作为己有的不良行为,说起来,这实在还是一种对家教过严的“报复”行为。

三、缺乏关注

有一些孩子私拿别人东西并不是真正需要这件东西,而是通过这种行为力求得到别人的关注。这种儿童往往是生活在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家庭。孩子在家里缺乏足够的情感关注,就会从自己家或别人家“偷”点东西,送给朋友,以换取他们的感情。

四、大人偏爱

有的孩子的偷窃行为是由于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引起反抗的表现。例如,有的教师偏爱某些儿童,当两个孩子因抢玩具发生争执时,教师总是偏袒,把玩具给她所喜欢的孩子,而批评她所不喜欢的孩子,这样就会使后者感到不公平而产生反抗,干脆偷偷地把玩具拿回家去作为己有。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改正呢?

首先,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和“别人的”两个概念。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任意支配;别人的东西需要征求别人的同意;倘若别人不同意自己便拿回家,是不对的。

可以为孩子准备专属的日常用品,如碗筷、护肤品、拖鞋等,不和其他人混用,帮助他建立“我的”概念。如果可能的话,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房间内让他自己珍藏他的物品。如果要拿取他的物品,应该征求他的同意。帮助他树立这样的规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没有经过他人同意不可以随意乱拿乱翻。只有孩子的所有权被尊重,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好奇心是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自己没玩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针对睿睿喜欢翻看小朋友书包的行为,爸爸妈妈可以为他的小书包里准备一些他喜欢的物品,同他约定好到幼儿园之后才能打开。当睿睿对自己的书包有了好奇,慢慢会对别人的书包失去兴趣。

平常带孩子购物时不妨让他去付钱,体验一下“有些东西需要付钱才可以拿回家”的规则。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让家园携起手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家长,玩具,家教#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