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人吃完一碗热馄饨晕倒在地,竟是餐后低血压在“作祟”

2020
08/28

+
分享
评论
豹耳健康
A-
A+

老人高血压多年,怎么可能是低血压呢?

老赵今年65岁,有20多年的高血压史,但他每天规律用药,坚持运动,血压控制的还可以。事发当天,老赵像往常一样去公园遛弯,然后去吃早餐。老赵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混沌,站起离开时,忽然头晕眼花,眼前一黑就晕倒在地。

周围人见状及时拨打了120,老赵很快就醒了过来。医生诊断为:餐后低血压。家属非常不解,老人高血压多年,怎么可能是低血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指老年人进食后所引起的低血压及相关症状(晕厥、冠状动脉事件和脑卒中)的现象。有数据显示,餐后低血压主要发生于早餐(65%),而中餐(19%)和晚餐(16%)亦可发生。根据统计,高血压患者的餐后血压低谷时间是餐后约20~50分钟,糖尿病为餐后15~45分钟。

临床上餐后低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高压)比餐前下降20 mm Hg以上;2.餐前收缩压≥100 mm Hg,而餐后<90mm Hg;3.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头晕、晕厥或意识障碍)者,只要符合上述3条标准的其中之一,就属于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其实属于人体“血压调节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餐后低血压多发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正常情况下,人在用餐后消化系统会有更多的血液供应,其他器官的血液就会相对有所减少,血压也会有所下降,但是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会及时的启动血压调节机制,通过收缩血管,加快心率等来维持血压的稳定。对于具有基础基本的老年人来说,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就有所退化,所以在餐后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血压的控制,所以出现餐后低血压的概率大大提高。

01注意饮食

在饮食上,高碳水化合物容易诱发餐后低血压,因此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少食多餐,同时避免食物温度过热,因为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冷餐(5℃),暖餐(50℃)可造成餐后血压更大幅度下降。

02餐前喝点水

在餐前可适当喝点水,健康人群在喝水后可致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这可能与胃扩张使血管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有关,有研究表明,餐前喝350~480毫升水可以使自主神经损害患者的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减少20 mm Hg,所以餐前喝点水,可以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但该方法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03避免餐后剧烈运动

老年人在用餐后,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果餐后出现头晕等症状,建议先坐下休息片刻,避免站立引起跌倒摔伤。此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可以测量下血压,看看是否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餐后血压,低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