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从25楼跳下砸死父亲的15岁女孩背后,是3000万中国孩子的隐痛

2020
08/28

+
分享
评论
健康大河南
A-
A+

万物皆有裂痕。 面对孩子心中的“裂痕”,父母永远是第一位的修复者。

近期,看到一则沉痛的新闻。 

8月22日,四川泸县一名女孩从小区25楼跳下,将楼下试图接住女儿的父亲砸伤,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1751598569620341 

难以想象,女孩的父亲伸手试图去接女儿的时候,内心该有多绝望,又该有多无助。 

那个父亲难道不知道,25楼的高度,哪怕是一只猫,也会把人砸成重伤的? 那一刻他早已不是一个理性的人,而是一个父亲。

16611598569620444 

在采访中,女孩的母亲告诉记者,小曾患有抑郁症,曾住院治疗。 

“查出孩子有病(抑郁症)后,孩子主动提出想学钢琴,这才报的班,还买了钢琴。” 

求医治疗后,本以为有所好转,女孩还主动提出去学钢琴。 

却不知,就在上钢琴课的这一天,女儿自杀了。

花一般年纪的小女孩,为何会选择的方式进行自我了结? 

54141598569620777 

具体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是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又或是学校里没有朋友与她积极沟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日两日。 

为女孩感到惋惜的同时,抑郁症这个疾病再一次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你这么小,为什么要得抑郁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患抑郁症的人数迅速升高。 

抑郁症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家庭不重视,偏偏不相信,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压力大了点而已。

17611598569620834 

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通病:当今的许多父母,没有抑郁症的直观概念,也没有意识到抑郁症有多可怕。 

之前看到过一个视频,女孩哭着说:我真的很难受。 

而她的母亲却边打她,边说:你这么小,得什么抑郁症?为什么要得抑郁症?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你以为孩子只是话少了,其实他是病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在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的孩子大约有3000万! 因抑郁自杀的人数更多,高达20多万。 

造成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种,社会压力,重大刺激,但在我看来,家庭教育,才是造成孩子心理扭曲的最大杀手。 

高压之下的悲剧 

我不禁想起那场轰动全国的北大弑母案。 

凶手吴谢宇身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是一位中学老师,为人和善,可唯独对儿子要求很高,近乎苛刻。

53371598569620894 

从小学起,吴谢宇就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自律与规矩。放学后从来不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而是马上背上书包回家写作业。 

从小到大被所有老师视为“天才”,无论多难的内容,他只要看一遍就全懂了。 

即便提前招生进入了学霸堆积的北京大学,他也被同学称之为“大神”,各种奖项和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同时,情商也很高,在班级里有号召力,开朗幽默,乐于助人。 

到这里为止,一切都表明他似乎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人才,然而问题就在于,一个人太完美,就意味着不真实。 

陷入完美主义往往会走向一种极端,过分苛责自己,殊不知,那份执著的追求,本身就是人格的不完美。 

尤其是从家庭的影响来看,似乎吴谢宇的表现有种在母亲高压控制下形成的强烈的自我克制。 

母亲控制的魔爪,无形之中,塑造着吴谢宇优秀、懂事、自律到近乎完美的假象。 

控制欲,最容易发生在教师父母,或者说高知父母身上。

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懂得多,于是自以为是地控制孩子的人生。 悲剧也就此发生...... 

儿童抑郁症”更难觉察

我家孩子才8岁,这么小,不可能得抑郁症。” 

“小孩子,哪有什么烦恼?” 

“女孩子嘛,长大了,性格内敛而已,不爱说话罢了。”

……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性格问题归结于年纪小、不懂事,但事实上年纪小不等同于无所顾忌的快乐。 

很多时候,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并不小于成人,孩子也是会得抑郁症。 

福建《东南晚报》曾报道一则消息,泉州发现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年龄仅仅3岁。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项调查研究,在中国,虽然只有4%的孩子被确诊为重度抑郁,需要接受临床治疗。但大约有20%的儿童出现过轻度抑郁症状。

其中,最令家有女儿的父母担忧的是,10岁以后,女孩的患病率高出男孩整整两倍! 而那些轻度的抑郁症状,隐匿于生活中,父母几乎觉察不到。 

孩子的这些反常行为,其实是在求救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才七八岁大的凌霄就出现过许多反常行为。 

凌爸爸说过,凌霄曾经也是和李尖尖一样,性格开朗、活泼。 

因为妹妹出意外,凌霄的性格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内向。  64431598569621087 

每次父母吵架时,他不像一般的孩子会哭会闹,而是拿着一本书坐在楼梯口等他们吵完,然后回屋里收拾被砸坏的碗筷等物件。 

乖得不像一个几岁大的孩子。 当癫狂的妈妈揪着小凌霄的衣领,责骂他时,小凌霄害怕得连哭出声的胆量都没有,只敢抖动肩膀。 18361598569621142 父母只顾着争吵,没人看得见小凌霄反常行为背后的苦痛。 

出国之后,性格极端妈妈的折磨、和真正爱的亲人分离、生活的压力…… 所有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了诱因,凌霄还是逃不过抑郁症这一遭。 32061598569621256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认为,抑郁症与童年情感创伤有关。 

如果儿时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受到过多的负面影响,留下了抑郁的种子,在成年期就会很容易爆发。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冰山理论”。 

在教育中的意思就是,孩子就像冰山,行为就是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内在的情绪就如隐藏在水下的冰山一般,不为人所看见。 注意孩子的反常行为!   

当孩子的情绪出现异常,过度担忧、恐惧、悲伤之时,行为就会频繁出现异常。 吉林省脑科医院医生李甦曾列举“儿童抑郁症”的10个“反常行为”:  

第一:睡眠习惯改变。 

第二:不喜欢曾经喜欢的活动。 

第三:刻意避免亲戚朋友交往。 

第四:思维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第五:在学校的表现下降。 

第六:食欲突然改变。 

第七:能量缺失,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第八:缺失自信和自尊。 

第九:无价值感。 

第十:自残。 

每一个“反常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句“救救我”。   

警惕孩子这些反常行为,别过度指责孩子,去关注孩子的内心。 看见孩子的伤痛,才是治愈的开始。 

家长如何与抑郁儿童相处? 

当孩子患有抑郁症或者有抑郁倾向时,给孩子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与态度,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良好的榜样,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此外,要正确、科学教导孩子,不要过度溺爱,培养孩子正当、良好的兴趣爱好。 日常生活中适当鼓励、支持、理解、包容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耐心倾听,并适当给出建议,切不可忽视与责骂。 52661598569621356 

应该如何与抑郁儿童相处呢?   

心理上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不仅要监督孩子每天吃药,还要多与孩子沟通,寻找一些开心的事情,帮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 

要采取劝导、启发、支持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问题,缓解心理冲突,增强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 

对于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关系紧张的问题,应给予重视,尽可能与老师说明情况,取得老师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儿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切忌一味认为是自己孩子的问题,也不能一味认为是对方的问题。 

切忌对孩子讲大道理,说诸如“你应该怎样怎样的话”,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切实感受孩子面临的困难,给予孩子支持和理解,然后跟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注意自杀自伤的行为 

对于患儿的自杀自伤言语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认为孩子只是吓唬父母而失去警惕之心,应认真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 父母应该认识到对孩子来说,他的痛苦体验是真实存在的,采取自杀和自伤行为说明孩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宣泄自己痛苦情绪的方法,这是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帮助解决的困难。

父母应帮助孩子树立疾病可以治疗的坚定信心。 

孩子的世界应该是阳光和煦、五彩缤纷、充满欢笑和快乐的,但是现实却一次次证实“少年不识愁滋味”已经成为作古名言。 

但是也不要害怕,抑郁症并非不可医治,积极面对,并努力沟通,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有治愈的一天。

亲爱的父母们,千万别小看抑郁症。

88331598569621476 

它不是大人的专属,孩子也是受害者。  

好好守护孩子,做孩子生命里最好的“心理医生”! 

来源:教育编辑部、女儿派、封面新闻等等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抑郁症,心理健康,儿童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