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胶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的依据是什么?
答: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C)和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院(NCIC)的大规模期临床试验证实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在术后标准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化疗后继以6周期TMZ辅助化疗,中位生存期从12个月增加到14.6个月,2年生存率由10.4%提高到26.5%,5年生存率由1.9%上升到9.8%。美国国家综合肿瘤网(NCCN)指南、欧洲恶性胶质瘤指南、加拿大GBM共识以及中国胶质瘤治疗指南等均将恶性胶质瘤的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作为恶性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效果何时评估?
答:一般在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后1个月,以后每3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的评估。放疗结束后需要加辅助化疗,对于治疗中有持续改善的患者可以考虑延长治疗周期。
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之后肿瘤仍在进展怎么办?
答:患者在放疗、化疗综合治疗后肿瘤仍然有进展,出现了临床症状,或增强病变短期快速增大,如果有手术指征,原则上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以免发生神经功能损伤。如病变部位不适合手术,也应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明确病变为放射性损伤还是胶质瘤进展。如为肿瘤进展,应考虑更换化疗方案。如病理证实病变主要为坏死灶,则有理由继续替莫唑胺辅助化疗。
胶质瘤化疗的风险大吗?
答:化疗是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但化疗在起治疗作用的同时,对于分裂增殖快的组织细胞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同的化疗方案引起的副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只要把握好化疗指征,化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出现死亡风险并不大。有些化疗患者会发热是怎么回事答:患者发热原因很多,但是化疗过程中或者化疗后出现发热多数是由于患者骨髓抑制严重,白细胞数下降明显,免疫力下降,发生感染所致。因此化疗患者重度骨髓抑制出现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严重时体温可能升高到39℃甚至40℃以上。
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后出现发热怎么办?
答:如果由于患者骨髓抑制后,出现感染会导致患者发热。首先应当减少患者与过多的人接触,因为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呼吸道病菌很容易对其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应当多饮水,加强营养,适当使用抗生素和解热药物,加强生血治疗。但如果患者体温较高,并且控制不佳,血象检查显示严重骨髓抑制,就需要住院治疗,住洁净病房,进行血、痰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选择敏感抗生素,并需要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