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酒后不能开车,这是因为酒精会影响中枢神经,降低驾驶者的判断力、反应速度与控制能力。其实,许多药物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大脑产生影响,危险程度不亚于酒驾。
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会影响驾驶能力的药物被大家忽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服用了哪些药物后,最好别开车。
一、抗组胺药物
如扑尔敏和安其敏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也可用于镇咳、镇静催眠等。它们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
需要警惕的是,有一部分人出现上述功能障碍时,并没有明显的思睡反应。但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甚至超过饮酒。
二、感冒药
人们服用感冒药后,常会出现嗜睡的症状。这是因为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主要是用来镇咳、缓解流涕等症状,会有嗜睡等副作用。
三、抗生素类药物
长期使用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出现头痛、耳鸣、视物不清、颤抖等不良反应。
四、抗抑郁焦虑药
如丙咪嗪多虑平等,常伴有疲乏嗜睡、视野不清、肌肉震颤、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若出现这些迹象,则应暂停驾车,就地休息,以求安全。
五、催眠镇静类药
比如安定、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安眠药。在体内半衰期较长的品种,即使在夜间用药,也有可能影响第二天的驾驶技能。作为安眠药使用时,其对驾驶的危害等同于醉酒驾驶。长期使用长半衰期品种,还有可能在体内蓄积。
六、驱肠虫药
如果服用安乐士、肠虫清、甲苯咪唑或者阿苯达唑等药物后同时进食大量油腻食物,会使药物大量吸收,出现眩晕、头痛、胡思乱想、精神紊乱等症状;过量更容易诱发黄视、绿视等色觉变化,使司机分不清红绿灯,继而出现各种幻觉危及司机生命!
七、止痛药
布洛芬服用后会偶见头晕、头昏、头痛,少数人还会出现视力下降和辨色困难;吲哚美辛服用后会导致视力模糊、耳鸣、色视等。有一些止痛药中可能会含有曲马多、羟考酮、可待因这类精神管制药品,更是需要警惕。
八、降压药
降压药对驾驶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血压下降本身带来的眩晕、疲乏和无力。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还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眩晕、嗜睡、精神混乱等。硝酸甘油有可能引起头痛、体位性低血压、视力模糊。
九、降糖药
降糖药易引起低血糖症而出现饥饿、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烦躁、焦虑、全身无力等症状,程度严重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等。
十、某些中药水剂、止咳糖浆
比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部分止咳糖浆等,其中含有酒精成分,服药后开车容易被误判酒驾。
从药理学角度说,上面的一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不逊于酒精。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后发现,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引起的。还有研究显示,吃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感冒常用药)引起的交通事故率,约有72%;而吃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事故率达97%。
要避开这些“药驾”陷阱,吃药前一定要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症”、“用法用量”等栏目。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