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特殊时期宅家,不少人都被迫开启了肥宅模式——吃了睡,睡了吃。热爱中华美食的童鞋,更是开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 DIY 模式研究菜谱,抖音假期最火的三个视频就是做蛋糕,做凉皮和做包子。挥霍了无数的鸡蛋面粉和猪肉,宅家的焦虑被缓解了,肚子上肉也一圈一圈的长起来了。
压力大时候,好像吃吃喝喝就能缓解。没有什么事情是奶茶和炸鸡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翻倍点!甜食和油炸食品就是快乐的源泉,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高热量食物能促进身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这种“快乐激素”会激活大脑内部的“奖赏系统”,让人感到开心和愉快。在某种程度上,高热量食物激活的这种奖励系统,和吸毒成瘾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难怪我们总是越吃越开心,越吃越想吃,然后就成功的变“月半”了
进化角度来说,远古的人类总是饥一顿饱一顿,所以一旦获得一点美味,我们的祖先就要赶紧把这些珍贵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如果接下来几天无法找到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也能让自己扛过困难时期。 然而到了现代,吃饱已经不是问题,人类擅于囤积脂肪的这个优点反而变成了我们的负担——不只是身体的负担,也是情绪的负担。
看到这儿,你一定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那吃东西到底让我们快乐还是不快乐?简单来说,就是吃的过程我们是快乐的,暴饮暴食后的长胖却让我们陷入情绪的黑洞
目前全球肥胖症流行非常令人担忧,它估计每年花费全球数万亿美元。来自不同研究者的发现,都指向了这点:肥胖对情绪有负面的影响。与非肥胖人群相比,肥胖的人患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的概率要高出25%,特别是在女性中。肥胖可以导致低自我评价、低自尊和与社会隔离等情况发生,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诱因。
肥胖的人还会发现自己被排斥、嘲笑和歧视。过度的肥胖会导致关节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与抑郁症密切相关。荷兰的研究人员也在整合多个研究数据系统分析后发现,抑郁患者在后期的跟踪随访过程中更容易变得肥胖。
不是说“心宽体胖”么,为什么肥胖反而会让人情绪不好?
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肥胖者体内的皮质醇水平过高(这是参与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的重要激素之一),而过多的皮质醇和抑郁、焦虑、躁动等负面情绪有着密切关系。
一方面,皮质醇能直接作用于大脑中的特定受体,影响“奖赏系统”和情绪调节。另一方面,皮质醇还能与其他激素相互结合,使人对外在的压力刺激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强烈。
肥胖者体内有超量的脂肪,这会拉高皮质醇水平,反过来,高水平的皮质醇又会促进脂肪的大量合成。于是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由血液进入大脑后,会导致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加神经敏感性,损害正常的情绪调节功能。
除了上述令人愤恨的功能,皮质醇还有一个隐藏技能:促进食欲。因此越肥胖、皮质醇水平越高、使得情绪越容易紊乱,同时食欲也越强;于是吃得更多变得更肥胖、皮质醇水平更高、情绪更容易紊乱、食欲更强……所以要替所有忧桑小胖纸说一句,我控几不住我记几啊~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肥胖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情绪性进食”,它是指因情绪状态而非真正的饥饿感而产生食欲——驱动他们进食的不是最本能的饥饿感,而是“异化”的情绪冲动。在情绪性进食之后,人们常常陷入羞愧和内疚感当中,这会进一步导致情绪紊乱。
怎么样才能避免成为胖纸、避免因为肥胖而情绪失调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面对压力的方式,不能只靠食物减压。保证运动和充足的睡眠都是不错的办法,我们要自己控制我们的身体和情绪,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