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无“小事”;“安全”最重要。

2020
08/24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在我们所能经历过的事情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同一件事,两种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去做,产生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有时候,你暂时的落后,不是你智商低,也不是你情商低,更不是你的能力不够,问题可能出在你在思维方式上,试着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你的世界可能就会不同,你的人生也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一般是先通过观察,然后获得一个问题,再通过推理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这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独立思考:是指强调不受操控,独立地作出决策和判断的过程。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能力,尤其是在各种手术中,面对时常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的麻醉医师,能够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准确、及时、有效的处理各种突发危急事件,从而成功规避各种风险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今天分享两个工作中遇到的“小事情”。

事件一

前几天,有个患者入室后常规连接血压、血氧饱和度、三导联心电监护仪;血压、血氧饱和度都正常展示,唯独心电监测无法显示出波形,与未接心电监护一样,无任何波形图。

我是一脸的懵逼

依次做了下列的排查:

1.检查一下电极贴的位置是否正确?

2.心电监护的线路是否有脱落现象?

3.拔掉并重新连接心电监护主线路?

4.关闭并且重新了启动监护仪设备?

5.在电极贴处皮肤添加适当生理盐水,来增加其导电性?

6.回忆一下这台监护仪昨天用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呀!

难道说:今天它心情不好了吗?

为啥始终不见监护仪上有任何的心电波形?

7.想一想再更换一次电极片吧!

呦!居然监护仪上出现了心电波形。

立马弯腰去垃圾桶里,捡起已经卸下来的三个电极片,去看个究竟…

两个电极片无异常,第三个却是这样的:

48601598223755517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

希望能够引以为戒!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在查找事件的原因的过程中,

我考虑原因的思维是如何变化的?

如何排除目前状态的种种原因呢?

考虑原因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呢?

虽然原因最终找到了,是否可以更早些考虑电极贴的问题呢?

我自己“瞎”分析一下,仅供娱乐。

根据“因果律”我们知道:

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大”到我们可察觉,“小”到我们易忽视。

一个事物的“结果”在出现前,一定会有其“原因”。

这个原因可能是物质本身、环境、时间、空间等变化引起。

既:事物~变化~结果。

“变化”最重要,没有“变化”,原来的事物就不能引起相应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那些“重要事情”的变化过程。

案例中

出现连接完电极贴后(这是:变化),监护仪无法显示心电波形(这是:结果)。

所以,

查找原因应该从“变化”的过程中去寻找,(即:电极贴及电极贴与导线连接处)

而不是从未“改变”的方面去寻找。(监护仪及主线)

麻醉过程也是一样,想到以前的一个真实案例:

全麻患者拔管后突发严重的呼吸抑制,当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是“水落石出”。

事件二

作为麻醉医生的我们,每天会与不同种类的药物、各种样式的安瓶、各种规格的注射器、各种型号的针头打交道。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奇葩”的现象,如图所示:(液体中的小黑点)

35461598223755708

这是在配制药液时,使用注射器的针头对安瓶橡胶塞进行切割而产生的颗粒。虽然它并不常见,通过视频可以看到,颗粒非常容易“粘附”到容器内壁,而不易游离于液体中,但这也要值得我们引起警惕。

一般情况下,医用橡胶塞即使在穿刺过程中有颗粒进入药液,也不会进入血管。因为输液管还有过滤器,能过滤颗粒物质。但术中泵入的药液或者推注的药液,往往位于输液器过滤器后面的三通处,如图所示:

80791598223755793

虽然这种医用橡胶塞颗粒,进入血管内的概率极低,一旦发生也会发生相应的不良后果。

1.大微粒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而导致组织缺氧、缺血、甚至坏死。

2.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中,可在肺内形成肉芽肿,对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3.微粒进入其他组织可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

4.微粒进入血管,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因个体差异,也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和过敏反应等。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在配制药液过程中,避免产生橡胶塞颗粒呢?

1.改进配药时的习惯进针方法。

在使用“斜口针”配制药液时,将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

2.避免配药时使用大号斜口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3.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号斜口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4.如果配制多种药物混合液,可以采取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 

5.使用侧口针配制药液,既针尖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切割橡胶塞而产生颗粒了。 

事件虽小,不容忽视。

就如同社会中的很多种工作一样:

有些人在辛勤追寻着成功的“大概率事件”;

有些人在苦苦规避着失败的“小概率事件”。

对于麻醉工作来说,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

因此,我们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成功也同样。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药液,针头,麻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