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这才是精神科门诊的正确打开方式!3个国外案例,刷新了我的认知

2020-08-23   长沙巧合设计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看完这3个精神科门诊设计案例,立马觉得,这才是精神科门诊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你有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近两年的影视剧,都开始切入了精神病患这一题材。

去年有豆瓣9.5分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而刚刚完结的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也是围绕这个题材。

精神病患频频成为影视题材,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关注精神健康问题的社会共识。事实上,国家卫计委先后于2016年、2019年提出,要求重视精神心理健康,加强精神疾病的登记率、治疗率、规范管理率。

借着这个契机,我们整理了3个精神科门诊设计案例,希望能够给国内的精神科医疗机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1、美国:Kaiser Fremont 急性医疗精神病门诊

这个精神科门诊为患者提供急诊及住院护理服务。功能布局包括,接待大厅、观察室、检查和咨询室,开放18张病床的病房区,还有冥想室、餐厅、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一个封闭的室外园林。

精神科门诊的平面规划上,影像检查室与急诊室相邻,以减少患者往返距离。并设置独立的医务人员通道,减少对患者情绪的干扰。

门诊的设计重点是,塑造平静且具有康复能力的环境,将安全、保障和隐私放在首位

所以,门诊内部的设计引入亲生物的元素,包括积极平和的色彩,防撞防滑的墙面、地面装饰材料,花纹饰面的沙发椅。

△咨询室

鼓励住院患者回归正常社交,以及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

所以,门诊设计了公共活动区,和一个小型的户外园林,并且创造了无障碍的视野。这样一来,医护人员可以随时关注到患者的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洒满阳光的活动室里,平静的氛围避免对患者的情绪刺激,同时也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门诊设置了单间和双人病房,尽量打造成家的氛围,让患者感觉到放松和信任,以促进病症的康复。

2、澳大利亚:The Adelaide Clinic

只看外观的话,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将眼前这栋建筑,误认为咖啡厅或美术馆之类的场所。

实际上,它是一家私人心理健康门诊,开放床位28张。

门诊的设计以平静和舒适为目标。金属、石材、玻璃、皮质、布艺...丰富的装饰材料构成了一个简洁的现代医疗空间。

不过,这个门诊对自然光照的运用,堪称极致。独特的建筑形式,实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使用玻璃材料也是毫不手软。公共活动空间,是一整面的玻璃墙,温暖的自然光照从多个角度投入室内。

就连病房的设计,也考虑到了采光。在安全、安静、私密之余,还开了两扇窗,让室外的风光一览无余。


3、日本:心斎橋はるメンタルクリニック

日本医院的设计,向来非常注重人性化的细节。这个精神科门诊的设计愿景,是希望打造倍感亲切的康复空间。

门诊的面积不大,所以采取了紧凑的设计。相当简练的空间内,使用黑、白、灰三种色彩营造平静、清爽的氛围。

△接待台

考虑到精神病患对求医过程中的隐私需求,等候区的座椅经过精心设计,避免了直视对面的尴尬和不安。

日本设计历来还以素朴为美,这种审美也反映在这个精神科门诊的设计上。接待大厅的外墙,安装了大面积玻璃窗户,消除空间的隔阂和孤立感。

检查室的设计也很低调,只用了简单的材料以凸显空间的质感,和安静的氛围。

卫生间的设计,尽量降低光线、声音对病患的刺激,避免了刺目的直射照明。另外,从安全方面考虑,门是双向开启的,还设置了安全扶手。

看完这3个精神科门诊设计案例,是不是觉得,这才是精神科门诊的正确打开方式。

其实,精神科门诊无需正名,它本来就和其他疾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医疗健康产业细分的赛道中,精神健康虽非热门,但重视精神健康疾病的治疗却是相当急迫。

精神科门诊的设计,也应当融入耐性和关爱,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治疗,获得全面的身心康复。

#精神科,门诊,案例,设计,空间,材料#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