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掉入“无糖”食品的“甜蜜陷阱”了吗?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
他们打着“养生”的旗号,
喝啤酒时里面要放几颗枸杞,
来例假时吃红枣味的雪糕,
涂上最贵的眼霜再熬最晚的夜.....
而现如今,“无糖食品”
不仅吸引着糖尿病患者的眼球,
同样也使大部分年轻人趋之若鹜,
得到了相当数量年轻人的追捧。
但是,包装上写着“无糖”,
它就真的代表无糖、更为健康吗?
那么,就让小编与你们一起
深入“无糖食品”的世界,
避开身边的甜蜜陷阱吧~
停止嗜糖,你会发生哪些变化?
不再为了痘痘买昂贵的遮瑕膏
饮食中摄入的大量添加糖或 高GI 食物,会引起体内 IGF-1因子 和胰岛素抵抗,促使痘痘产生。
摆脱不属于你的和体重
高GI 碳水或甜食进入体内后,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使血糖并不能平稳缓慢的下降,而是过度降低到正常血糖水平之下,诱发饥饿信号刺激食欲,促使吃的更多,导致不必要的热量累积。
告别情绪过山车
虽然甜食会刺激内啡肽分泌,产生愉悦感,但这并不是一个正向循环。和跑步、健身给你带来的积极愉悦感不同,甜食和精制碳水自身并不健康,当你深知需要用健康换取短暂糖瘾时,往往伴随就是长期的焦虑和负罪感。
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过多的糖并不能让你获得更多的能量和清晰的思维,反而会因为血糖的快速波动导致困倦或注意力低下。所以当你想提高工作效率和注意力时,改掉爱吃糖的习惯才是正经事。
什么是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中的“糖”其实仅是狭义的蔗糖、果糖、乳糖和红糖等,而医学上“糖”指的是广义的糖,包含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单糖(如果糖、葡萄糖等)以及能转化为双糖、单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消费者理解:“无就是完全不含糖。”
加工业理解:“无就是可以加一、、”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以这款无糖可乐为例,商家在宣传图中明确标明了“无糖”,但此款无糖可乐却有普通可乐的甜爽味。靠的就是所谓的人工甜味剂,也就是配料表中的“安赛蜜、阿斯巴甜”。它们零热量,零糖分,却又得天独厚的甜。
看着那包装上醒目的大写着无糖,翻过来配料表中却看见了那微不可见的麦芽糊精、果葡糖浆等....它确实做到了“无蔗糖”,但却添加了诸如麦芽糖、浓缩果汁、焦糖等等。
这些无蔗糖食品真的比添加蔗糖食品健康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以下是对人工甜味剂及各项糖类的数据分析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些人工甜味剂可以算是“无热量”,但是并不是因为物质本身不含有热量,而是因为人工甜味剂相对蔗糖甜度要高出几百倍,所以添加量只需要蔗糖的几百分之一,所以热量就忽略不计。
人造甜味剂的零热量零糖分可能会让你放松对垃圾食品的警惕,变得不再那么有心理负担,容易诱惑你不经意吃多。即使是无糖,但低营养密度的零食无疑对健康无益。
同时这类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提高人感受甜味的阈值,降低对甜味的敏感度,从而习惯吃更甜的食物,更讨厌吃蔬菜水果,喝更多的无糖可乐...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蔗糖的升糖指数只有65,葡萄糖的GI为100,而麦芽糖的则为105。虽然果糖的GI较低,但它却不会激活人体的饱感,让人难以停止进食。 这些仍然会刺激你的血糖,导致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肪堆积。最可怕的是这种看似健康的标签会为你减少吃零食的心理负担,从而放飞自我,吃进去很多平时你都不敢多吃的糖。
因此,
成分是否简单明确、
是否容易升血糖、
提供多少热量
才是评判该食物是否健康的标准。
如何避开身边的“甜蜜陷阱”?
1、学会阅读产品标签,
避免吃进过多明显高糖食物
2、远离隐形的含糖大户
风味咖啡、低脂乳饮料、果汁、烧烤酱、番茄沙司、沙拉酱、罐头……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
①减少精致加工食品摄入,用粗粮谷物代替精制的米面糖
②吃够膳食纤维,摄入适量的新鲜蔬果
③吃适量的优质蛋白质,比如鸡蛋、牛肉等
④适当运动、健身,保持良好心情
⑤多喝热水,不喝或少喝饮料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