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各位爸妈,成年人需要定期体检,对于孩子也是必不可少。
开学前,不少宝爸宝妈会主动带娃去医院体检,意向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检查身体,无病预防”;
第二种则是“怕爹妈基因影响到娃”,最常见的是怕孩子长不高。
这两天,小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家儿童医院为600多个孩子体检。孩子们的检查结果却着实让爹妈们“瞠目结舌”,因为有的毛病反而在成年人身上较为常见。
痛风
儿童保健科专家讲了一个病例:年后有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男生来体检。整个人看上去没什么异常,一查尿酸却有300多微摩/升(儿童正常值约在180~300微摩/升)。
拿着体检报告,妈妈吓了一跳,听说过成年人得痛风和尿酸高有关,但自己的儿子才7岁,体型、体重、身高均正常,身体也不错,尿酸超标意味着什么?
在主任的追问下,这位妈妈想到了“吃”方面。“虽然儿子胃口不错,但仔细想来是有点问题,特别喜欢吃海鲜,没有海鲜就吃肉,蔬菜、水果几乎不碰,口渴了就喝饮料,不爱喝水。”
这个孩子只是其中一个,在600份体检报告中,有19个都显示尿酸超标,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尿酸值最高,达到458微摩/升。一般来说,女性尿酸正常值应控制在360微摩/升。
孩子的尿酸指标异常,其实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的饮食越丰盛越好,加上家长对孩子的饮食也很少控制,所以孩子常会食用一些高嘌呤饮食,而这些食品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可能会得痛风。
痛风是由血液中的尿酸堆积造成的。无论是从果糖代谢、增加体重、降低胰岛素抗性等可能机理,还是饮食习惯与血液尿酸的流行病学调查,含糖饮料和高尿酸血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还证明,高果糖浆的摄入量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正相关。如果经常喝甜饮料,势必会增加体内的尿酸含量。尿酸排泄通路一旦被堵或是不顺畅,很容易积蓄过量尿酸,长久以往,过多的尿酸就会沉积在关节,肾脏等处,引起痛风。
据统计,每天喝两杯饮料会使患痛风的风险增加85%。对于儿童来说,一定要少喝饮料。此外还要限制肉类,控制酒精,少吃糖。
总的来说,预防孩子得痛风,应注意饮食控制,最好遵循“三低一高”原则:
1、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如蔬菜,面条,各种牛奶,水果等,可使血尿酸生成减少。实验表明采用无嘌呤饮食一周后尿液中的尿酸排除量减少1/4。
2、低热量摄入以消除超重或肥胖。
3、低盐饮食。
4、多饮水,有利于尿酸排泄,防止尿酸在肾脏沉积。
缺乏维生素D
按理说,骨密度不够是中老年才会出现的问题,因为人的骨量在30岁之前处于上升阶段,30岁之后才开始缓慢流失,以至于骨密度下降,形成骨质疏松症。
不过,很多孩子的骨密度也让人忧心,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补钙不到位,更有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为什么缺乏维生素D?两方面原因——直接补充少,太阳又晒得少。婴幼儿时期要补充维生素D,家长们都知道,但到了学龄期就没坚持下去,而食物中能获取的维生素D含量非常少。偏偏家长们爱把孩子“藏着掖着”,夏天太热,怕出门,冬天太冷,也怕出门。
维生素D是关系到儿童骨骼健康以及各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营养元素。正确补充维生素D对儿童是大有益处的。尤其是2岁以内和青春期儿童,由于处于生长高峰,因此更应该补充维生素D。而对于一些患有胃肠慢性疾病,长期服用药物,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物等特殊儿童,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调整维生素D的剂量。
孩子吃了维生素D就一定够了吗?
人体的维生素D仅有一小部分是经过饮食摄入的,而90%以上是通过日光照射经皮肤转化而来的。因此,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应该辅以适量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冬季。另外,日光照射的时候,玻璃、衣服、防晒霜的使用等等,都会明显减少维生素D的产生,在保证孩子不晒伤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
另外,越是肥胖的孩子,由于日常不健康的膳食习惯和维生素D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肥胖的孩子更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以及户外活动。
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邵主任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他们特别制定了饮食及生活习惯调整方案。对于体检合格的孩子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在膳食均衡、荤素搭配的基础上,多摄入蔬菜、水果及高纤维食物,减少高脂、高蛋白摄入;
2.增加运动量,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生长发育。
最后,提醒各位爸妈,成年人需要定期体检,对于孩子也是必不可少。“通过体检,及早发现隐匿性疾病,早期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