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一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年轻女性,28岁。
血液内科医生说,这个类型的白血病算是比较好的了,预后不错,积极治疗有望控制,这是个好消息,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
病人非常配合治疗。
家属也非常积极,自费药,不管啥,买。
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疗程化疗快结束时,患者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化疗药物对机体有免疫抑制,患者发生了真菌感染。患者高热不退,血感染指标高,血里面培养出真菌。
这是个大事。
医生非常果断就给用了相应的抗生素,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感染控制住。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患者感染一天比一天重。
到第3天,患者发生了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低、心率快、肢体湿冷,而且尿量也少了,这说明患者的肾脏也遭殃了。此外患者也发生了骨髓抑制,这是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是造血的,现在造血被抑制了,那么血液里面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减少了,相应的患者就贫血了、容易出血了、感染更加难控制了。
病情跌落到了谷底。
如果积极抢救,只能去ICU了。血液内科医生跟家属沟通病情。
血液科医生请了ICU科医生去会诊,ICU的医生看完后,心里也很纠结。这个病人很年轻,求生欲望很强,而且还有1个2岁大的孩子,大家都非常期待她能活下去,活得好。
但现实情况是,她真的非常、非常严重。已经多器官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了,血液内科医生已经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但效果甚微。
要想搏一搏,只能来ICU。患者休克了,我们进一步抗休克。患者肾脏坏了,我们就洗肾(床边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血压低了,我们就上升压药。患者呼吸不好了,我们就要呼吸机.....总之,哪里不好就对症治疗哪里。ICU医生告诉家属,但最关键的还是感染要能控制,如果感染控制不住,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有希望能活下来么?患者丈夫殷切地望着ICU医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这是他心底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也是拷问ICU医生灵魂的问题。
患者能不能活下来,这个问题真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 我只能告诉你的是,她很重,如果不去ICU,肯定没有机会了。 如果去了ICU,上了一切治疗,或许仍有一线生机。 但这个生机有多大.....ICU医生顿了顿,接着说,就得边治疗边观察了。
患者丈夫显然对这个回答不大满意。
ICU医生继续说,如果家里面已经砸锅卖铁,山穷水尽,我个人的意见是,我说的是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的意见是不建议你来ICU了。因为随时可能会人财两空,而且在ICU的治疗也会受一些苦,比如要各种打针、抽血、插管等,毕竟患者是在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并发了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这是九死一生的状况了。
ICU医生说了一句掏心窝的话。
患者丈夫终究忍不住,落泪了,眼眶通红通红的。是为难他了,30岁左右的年纪,还算年轻,没见惯生死。尤其是面对自己的枕边人、结发妻病危,心碎不能自已。
ICU医生又说,如果你们经济还能承受,并且还是想拼一把,那就来icu吧,我们会全力以赴。
ICU医生跟家属沟通是很困难的。你说得太重了,吓到家属不敢来,那么可能会错失一条本可挽救的生命。你如果说得太轻,家属的期望值会很高,将来万一治疗效果不好,那就随时会掀桌子,甚至兵戎相见。
最好的就是把病情客观反映,让家属自己选择。
但家属又不是医生,他哪懂的啊。尤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哪听得懂这么多东西。他只想知道,能不能救,能救,我就卖房。不能救,我就拉回家。
这时候ICU医生的建议就很关键了。如果评估患者有可能会有希望,我们应该倾向于积极一些,让家属做出正确的选择,但不能明说能救,因为我们不是算命的。如果评估很差,人财两空可能性很大很大,那就直接往死里说,让他知难而退。
问题就在于,病情的评估不是黑白分明的。
很多时候,病情是复杂的,预后评估都是不确定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治疗边观察。
这时候就得看家属了。
经过解释后,患者丈夫终于下了决心。其实他并没有过多犹豫,他一开始就是非常积极的。
去吧,去ICU。他说,说完后眼泪又彪出来了。
ICU这道门是很冰冷的,你隔着它已经看不到病人的脸庞,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吸、心跳声音。但同时它也是温暖的,因为他的管床医生、值班医生时刻都在关注病人的尿量、血压、心率、氧合、抽血化验结果的变化等等。
她才28岁,我必须要让她活下去。病人丈夫在接待室再次表态。
我们定会全力以赴。ICU医生也表态,但经验告诉他,他必须要说接下来的一句话:患者病情危重,只能保证尽全力,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救活。
同意就签字。
这是一句异常冰冷的话,但不得不说。但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意义也不一样。如果语气是温暖的,这句话再冰冷也会被融化。就能达到双重效果,患者家属理解病情危重,同时也能感受到医生的热血。
就这么干。
干TNN的。
ICU医生和患者丈夫取得共识后,就展开了治疗。治疗就针对感染、休克进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ICU医生干得就是艰巨的事情。
病人转入ICU,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保障呼吸道通畅、呼吸氧合,然后做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为患者做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然后该补液补液,该用升压药就用升压药,最后就是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高级别的抗生素治疗。
每天1万以上的治疗费用,即便有医保,加上自费药物,一天也要出好几千,这搁着哪个家庭都不好受。
患者丈夫每天都会来探望几次,后来干脆买了凉席,直接在走廊打地铺。
在ICU治疗的第3天,患者情况好了一些。
医生把这个消息告诉患者丈夫时,他露出了笑容。这个30岁的年轻人,沧桑了许多,也疲惫了许多。面对生死,没人能轻松。
医生,只要有效的,自费药我们也会买,多贵都会买。您尽管开口。他再次表态。
ICU医生笑着摆摆手,说不总是需要自费药,医保用药已经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那就好,有需要就说。
第5天的时候,患者休克基本逆转了,血压稳定了,撤掉了升压药。患者丈夫得知这个消息时激动地嘴唇都在颤抖。
但现在还不是开心的时候,因为患者还未脱离呼吸机,肾脏也还不是很好,治疗路还漫长。ICU医生泼了他一盆冷水。这盆冷水,ICU医生自己也不想泼,但不得不泼。每一个医生都希望告知家属喜讯,没人喜欢报丧。
但我们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
每一个治疗细节都紧盯着,不放过。坚持了2个星期,患者终于脱开了呼吸机,拔掉了气管插管。并且顺利清醒了。
肾脏指标也在恢复,尿量增加到了1500ml/天。这个量,已经让ICU医生喜笑颜开。
所有指标都在改善。
这或许真的是上天的眷顾。ICU医生自己也有些激动。毕竟这是一条非常年轻的生命,她像是冉冉升起的太阳,她是她丈夫和孩子的太阳。此时此刻,她也是医生的太阳。
后来患者成功转出icu,回到血液内科继续治疗。
患者是否继续化疗,什么时候开始化疗,那是血液内科医生的问题了。icu医生尽了他们的能力,帮患者度过了这次难关。
我们都会欢呼,患者得救了。
那到底是什么让她得救呢?是ICU医生么?我认为还不够。
是爱,爱让她活了下来。这话似乎鸡汤,实则见惯了无数生离死别后的顿悟。
如果没有丈夫不顾一切的抢救和努力,治疗不会那么顺利。如果没有她丈夫与医生的坦诚沟通,治疗也许会曲折得多。
另外,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如果ICU医生当初劝说患者家属放弃了,我们是不是就永远失去她了。
而现在,她依然能在病床旁悠然地晒着太阳,等待着下一期的化疗。 或许,她真能迎来新生。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