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演讲 | 战“疫”一线,我是奔涌其中的90“后浪”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充分展示首都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风貌,推进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组开展了宣讲活动以“守护人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活动面向全系统各单位征集宣讲选手,通过宣讲比赛选拔组建全系统宣讲团参与全市巡回宣讲。宣讲比赛包括预赛与决赛两个环节。
经过医院筛选、辅导,我院选派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王东杰、急诊科医师张洲、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马亚萍参加宣讲活动。经过51个单位126名选手在预赛中激烈角逐,王东杰、张洲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并获得比赛三等奖。现刊登张洲医生演讲稿于下。
战“疫”一线,我是奔涌其中的90“后浪”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航空总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洲,参加120院前急救工作快2年了。
说实话,急诊工作压力山大,院前急救更胜一筹。因为很多时候对病情的判断和采取的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甚至生死。但我依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只因17年前非典战疫中,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的身影,在我心底留下了一粒种子。
张洲医生决赛演讲中
考验在猝不及防中来临。今年2月下旬,正值疫情高发期,我有幸与同事参加了北京市朝阳区急救分中心新冠疫情专项转运工作,负责转运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到定点医院。当时,全国确诊病例成百上千增加,时不时还传来危重患者死亡消息,当时说不害怕是骗人的,我心里其实也打鼓。
入组前,我和爸妈一起吃饭,喝了两杯竟喝多了,打着嗝对我妈哭诉说:“万一回不来可咋办,还没娶上媳妇呢!”第二天醒来,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我拿上行李就出发。毕竟那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只是医者嘴上喊喊而已。
作为转运组医生,我的主要职责是接到任务后联系患者,核对信息,询问病情,做初步判断,然后做好各种准备,确保转运万无一失。
转运的特殊性,我们一个班要连上24小时,从早上八九点钟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钟,有几次甚至是从天亮干到天黑,再干到天亮。当时,我总会想起科比的一个故事——“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记者问。“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科比反问道。洛杉矶凌晨的模样我不清楚,不过初春凌晨的北京,我再熟悉不过了。
转运中,我们一天执行六七次任务,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各种情况都想到,所有流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期间,休息基本上是不太可能,连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基本需求,也只能在车辆消毒间隙完成。我们每个人都练就了一个重要技能——一份盒饭两三分钟就能吃得干干净净。可以说,在专项组的每一天,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高强度、高压力。
有天我们接到一个任务,一位90后兄弟与同事开车去武汉送物资,返回后出现发热,需转运到定点医院进一步诊疗。这哥们跟我同年,比我高一点,瘦一点,眼睛不大。隔着口罩,我能看出他不太紧张。在定点医院等待交接的空挡,我俩闲聊了几句:
“哎,你是主动要求去的么,够勇敢啊!”
“嘿,人家都拖家带口的,我年轻,不好意思不去。”
“后悔么?”
“没啥后悔的,咱也算参与抗疫了。”
“说的没错,加油,兄弟!”
不一会,定点医院护士过来,带他去做检查。虽然这哥们看上去挺想得开,但我估计他心里多少也会忐忑。我们这代人,平时可能有时吊儿郎当,嘻嘻哈哈,但真有大事的时候,没有谁会含糊。嘴上不会说什么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心里就一个想法“干就完了”。就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青春是无所畏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我为自己身为抗疫一线一员,做出了自己贡献而欣慰。历经1个多月,我圆满完成转运任务,荣获航空工业战“疫”立功奖二等功。
曾经的我,享受他人身后的岁月静好,现在的我,也能为他人负重前行。现在,每每刷到与疫情相关的内容,我都会很感动。虽然那段时光很苦,但也很酷,让我感受到全身心无悔付出的骄傲与幸福。我自豪,青春年少,可以有大把时间拼搏向上;我自豪,战“疫”一线,我是奔涌其中的90“后浪”;我自豪,华夏儿女有担当,国家有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本文由张洲口述 张建房 田琨采写)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