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害怕去医院,“哄娃专家”是怎么做的?
近日,一段“医生爷爷逗宝宝打针”的视频,萌翻了不少人的心。
视频里的医生花式逗娃,一边用带着针帽的注射器在宝宝身上挠痒痒。等宝宝习惯了注射器的存在,医生爷爷趁其不备,拔掉安全帽,又稳又准地抓住小脚打了一针。
小婴儿可爱的笑声让很多宝爸宝妈羡慕不已:我家孩子一进医院就害怕,做检查、打针时也不配合,只会一直哭……
还有网友留言表示:要是我小的时候,医生也能这样哄我,谁还怕打针啊!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您是否还在担忧小朋友来医院的焦虑和恐惧?
您是否还在担忧小朋友对医疗操作的不配合?
您是否还在担忧小朋友住院期间所产生的消极心理?
为了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育,提高儿童对压力性环境的调适能力,降低焦虑水平,和睦家儿科开展了Child Life 服务,即儿童医疗辅导。
什么是儿童医疗辅导?
儿童医疗辅导是欧美发达国家优质儿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Piaget认知发展等多学科理论,关注儿童因医院就诊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
因为儿童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成人完全不同,他们有更强烈的应对压力与创伤的需求。
儿童医疗辅导通过沟通和支持,帮助儿童和家长缓解生病及治疗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减轻痛苦和压力。
儿童医疗辅导的理念
儿童医疗辅导项目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鼓励父母的积极参与,使用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与其分享真实的信息。
建立与儿童及家属间的信任关系,提高依从性和配合性,以促进认知和情感发展,特别是适应、创新、社会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儿童医疗辅导的服务范围
○ 保健门诊儿童的心理支持
○ 生病门诊儿童的心理支持
○ 住院儿童的心理支持
○ 围手术期儿童的心理支持
○ 帮助儿童为临床的辅助检查做准备
儿童医疗辅导提供的主要服务
儿童医疗辅导团队准备好与就诊相关的宣教用物如:医疗操作模型、玩具、书籍、照片书等。
通过在游戏室或者床边组建移动游戏室,指导儿童使用医疗用品在布娃娃或医用操作模型身上模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采血等相关临床操作。
通过游戏的互动和指导,观察儿童内心的愿望、担忧、冲突以及正在使用的防御,告知儿童每个步骤的作用以及感觉,抓住机会回答儿童关心的问题,消除内心误解,让儿童在就诊期间保有自控感,自主选择权,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围手术期的儿童,运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其手术流程,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信息,帮助儿童对未知事物做好心理准备,减轻焦虑和恐惧。
术后根据儿童年龄和行为发育等方面提供相关游戏用具、锻炼视频等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做好功能锻炼,提高儿童依从性,帮助儿童早日康复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