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故意调皮”还是“抽动症”?
孩子喜欢模仿,有时候会故意做一些小动作:
例如眨眼睛、挤眉弄眼、歪脖子等,家长往往不会在意,认为孩子只是闹着玩而不给予重视,殊不知,有的动作已经是抽动症的临床表现了
如果不重视,孩子可能会在抽动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区别孩子是否是抽动症呢?今天,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抽动症的那些特征。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如频繁地眨眼、摇头、耸肩、作怪脸、做出咳嗽声等。
抽动症起病年龄在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
01.眼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凝视、翻白眼等。
02.面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咧嘴、撅嘴、张嘴、缩鼻、扮怪相等。
03.颈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点头、摇头、耸肩、扭脖子等。
04.上肢抽动症状
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握拳、搓手指等。
05.下肢抽动症状
表现为抖腿、踢腿、踢脚、走路中下蹲或转圈旋转,甚至步态异常等。
06.躯干抽动症状
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等;腹肌抽动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07.喉部发声抽动
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显示为清嗓、干咳、吐痰、类似动物叫声等;复杂的如反复无意义的说话或平白无故地骂人,说脏话。
08.其他行为异常
重复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激、冲动性接触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等。
当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引起重视。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判断孩子这些症状是“调皮”还是抽动症呢?可以从以下这几点来判断:
1、多变性:抽动症的表现具有多变性,常常由一、两个部位抽动发展为多个部位抽动,抽动动作时常变化,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而后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常由简单发展到复杂。
2、不能自控:抽动症状不受意识支配,无法自我控制。
3、睡眠时消失:白天清醒时症状出现,入睡后消失。
4、易加重:感染、情绪紧张、激动或疲劳时症状会加重,进食不健康零食也常加重。
5、反复性: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之外,抽动的症状可能会经常反复。
抽动症无法自愈 20%会延至成年
有些人认为抽动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自愈,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一般来说,抽动症患儿不及时治疗是很难恢复到正常的。
随着个体的发展,包括神经功能的发育,抽动症的症状的确会有好转,特别到青春期之后,大约有30%可能症状会完全消失,还有一部分症状可以变得很轻,不影响功能,但还有20%左右到成年期还会有冲动表现,约有5%还会比儿童期症状加重。
抽动症不是自愈性疾病,如果早期给予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症状加重的几率会大大减低。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对内容有涉及版权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予以删除。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