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5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大陆地区成年人牙周疾病的患病率高达九成以上!
采访一下身边的同事、朋友,谁还没补过几颗虫牙?看看己的老爸、老妈,谁还没装上几颗假牙?再瞅瞅隔壁的爷爷、奶奶,嘴里还剩几颗真牙?
世界卫生组织对牙齿健康有一个“8020”的标准,即80岁老人至少应拥有20颗能够正常咀嚼、不松动的牙齿。
然而我们……哎,难道我们真的都逃不掉“老掉牙”的宿命吗?
误解1:牙龈肿痛是因为上火了!
西医认为“上火”是抵抗力下降了,只有在牙周炎的基础上,所谓的上火才会引起牙龈组织的肿胀。如果牙周本身没问题,就算上火也不会疼。
牙龈肿痛是牙周不健康的表现。
误解2:刷牙出血是缺乏维生素C!
缺乏维C确实可以导致牙龈出血,在过去比较贫穷的年代,缺乏维C的情况可能相对常见一些,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很好,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刷牙出血,包括咬苹果出血都是牙周疾病的早期症状。
误解3:睡前刷过牙了,第二天早上就不用刷了!
即使刷牙后不再吃东西,口腔内也存在细菌,而唾液对细菌有一定的冲刷作用。在睡眠过程中,唾液的分泌大大降低,第二天早上,牙齿表面就堆满了细菌。
所以建议睡前刷牙,第二天早上起来依然要刷牙。
误解4:吃过早饭后再刷牙更好!
早晨起来,牙面上有大量细菌。吃饭时,细菌和食物发生作用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导致牙齿脱矿,也就是说牙齿变软了。此时刷牙,相同的刷牙力量对牙齿的损耗就会增加。
所以建议早饭前刷牙,饭后漱口。
误解5:刷牙只刷容易刷到的地方,忽视牙齿内侧面和舌背!
清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面面俱到地刷牙。推荐每次刷牙至少要在两分钟以上,牙齿的内侧、外侧、咬合面都要刷到,不要有遗漏。
另外,还需注意舌苔上的菌斑,不仅会引起牙周病,还和口气密切相关,刷牙时可以用牙刷轻轻刷一下舌面,或者用刮舌板来刮掉舌背上的这些细菌。
误解6:牙刷刷毛越软越好!
要根据自己的嘴巴选择大小合适的牙刷,同时建议选择平头的、刷毛顶端是磨圆的牙刷。
此外,还需注意选择刷毛。
那种刷毛细细尖尖的、特别软的牙刷,其实很难把牙面上的牙菌斑清除干净,刷毛太硬又会刺伤牙龈。所以建议选择中等硬度刷毛的牙刷。
什么是中等硬度呢?用刷牙的力度去刷自己的手背,感觉能接受就可以。
误解7:含氟牙膏不安全,尽量不用或少用!
成人规范地使用含氟牙膏非常安全,但对小孩来说,要注意牙膏用量。
3-6岁的孩子,每次可以用一颗豌豆粒大小的牙膏量,刷完牙以后需把牙膏沫吐干净。
3岁以下的孩子,每次用一颗大米粒大小的牙膏就足够了,刷完牙之后,家长需用干净的手缠上纱布在孩子的嘴巴里转一圈,将孩子嘴里的牙膏沫清除干净。
长期坚持使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预防龋齿。
误解8:牙线会使牙缝变大,不能用!
牙线是平行排列的纤维,优点是当你给它一个力量的时候,可以变得特别薄。
根据自己牙缝的大小选择合适粗细的牙线,正确使用,不会导致牙缝变大。
牙线的使用跟牙刷一样重要,它能够清除牙齿相邻面的牙菌斑。只要口腔内有两颗牙齿并排长在一起,就需要使用牙线。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般建议至少每天睡前刷牙后用一次牙线。
误解9:漱口水代替刷牙,省时、省力、还省心!
漱口水的确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清新口气、预防龋齿,不同类型漱口水的功效不同。
一般建议每天早饭后和睡前各用1次。使用时,含半口漱口水(约5-10ml),鼓漱1分钟再吐掉,吐掉后无需再用清水漱口。
但它只是辅助作用,在你能够很好地刷牙、用牙线的基础上,再用点漱口水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误解10:洗牙会损伤牙齿!
洗牙确实对牙齿有一定的损伤,但这种损伤与牙结石带来的危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因为牙结石表面往往吸附有大量的细菌,长此以往会导致牙齿龋坏、脱落,而洗牙可以有效地清除牙结石,保护牙周。
如果平时牙齿清洁做得很好,可能两三年才需要洗一次。如果平时刷牙效果很差,可能三个月就需要洗一次。
刷牙漱口用牙线
疼痛出血去体检
洁牙护齿从不误
若有来生定不负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