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
疫情突发,大连这座城市突然进入“战时状态”,瓦房店市也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卫战中。当面对核酸检测的艰巨任务,为了保证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瓦三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里,具有核酸检测资质的人员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负责着核酸检测采样的筛查任务,24小时开展工作。他们是与病毒距离最近的人,他们用夜以继日不懈努力和精湛的检测技术,为临床提供实验室指标和准确诊断信息依据,成为临床一线的 " 排雷兵 "。透过玻璃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身着白大褂,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的身影,最长时间超过八小时身穿防护服,再艰难,也没人喊苦喊累。据了解,昨日样本检测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当日检测数量2000多例。检验科吕龙主任和吴奚组长每天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吕龙主任曾说:“疫情是对检验人的考验,更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就像男人上战场一样,总要有这样的机会来历练历练我们。”吕龙主任的话语和检验科超强的凝聚力与执行力,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他们是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存在,他们是值得我院所有人为之敬佩的人。
核酸检测,幕后的速度与坚守
在瓦三医院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实地了解到,该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有效缩短了采样送检及检测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保障。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有效应对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求,PCR核酸检测结果是诊断新冠肺炎的实验室“金标准”,在无症状感染者确诊方面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
在检验科,我们看到了今天第一波检测人员耿雪、曲冰、谢莹莹,走出实验室,脱掉身上的防护服时,每一个步骤都要小心翼翼,每操作一步都要手消毒一次,以防止感染。从PCR实验室里走出来他们才吃上饭,医院为他们营养配餐,保证充足的能量补给。他们是11:30左右进入,晚上19:45出来,脸部深深的压痕,泡得发白的双手,和黏在头皮上的头发,都记录着他们在实验里的超强度工作。与此同时,第二波检验人员吴奚、姜新婷和刘利刚,做好层层防护,佩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两层手套,套上隔离服、护目镜……准备进入标本制备区。实验室被分为四个区域:一区试剂准备区;二区标本制备区;三区扩增分析区;四区产物分析区。
在“全副武装”以及“负压”的状态下,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每个检测人员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体力考验。“每一步操作,都要投入超乎寻常耐心和忍受力,容不得一点马虎。”检验科吕龙主任说。我们看到检测人员提前进入样本处理区,从灭活仪里取出样本准确编号、登记,一丝不苟。把提取完毕的核酸片段,加入到 PCR 反应体系中,再经传递窗到扩增区进行核酸扩增检测。扩增区内,多台扩增检测仪高速运转,电脑屏幕上,随着一条条内参曲线的出现,检测人员可以暂时放下悬着的心。“内参的出现,证明核酸检测实验正常进行,这一批等待4-6小时就可以检测结果了。”吕龙主任介绍说,“阳性结果便会有明显的三条S形曲线;阴性结果会有一条S形曲线和两条直线。”
“在实验室里面精神高度集中,感觉不到身体不适,只有汗水流出来的时候,才感觉不太方便………出来实验室就能感觉到真的很累。不体验真的是不知道……很危险也很辛苦,但是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个担当,总得有人来做这件事情。”谢莹莹代表其他进入PCR实验室的检验人员接受采访时说道。
是的,厚厚的防护服隔绝了病毒的同时也隔绝了空调舒适的温度,等到实验室成员做完核酸检测出来的时候,她们里面的衣服都是湿的……说到这里,我们看到吕龙主任眼眶湿润了……
总有人在为了更多人的健康默默的保护着我们,没有生而无畏,只是选择了勇敢,瓦三医院检验科你们是好样的!你们都是英雄!加油,战疫必胜!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