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致命肠粉造成11人中毒,竟是这种毒素在作祟!

2020-08-04   豹耳健康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近日,在广东揭阳,发生11名顾客在肠粉店食用河粉后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造成1人死亡4人住院。一女子称,女儿18岁为职高生,和同学游玩途中食用河粉,肝功能衰竭严重急需用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米酵菌酸是一种脂肪酸,通过抑制线粒体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NT)引发急性中毒。潜伏期很短,在中毒后30分钟就可能发病,也可能晚至12小时甚至极少数情况在1到2天之后才发作。

一般的发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严重的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最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对于米酵菌酸,目前医学上没有特效药,只能见招拆招,对症治疗。如果中毒不严重,还有机会抢救,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已经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在中国,发酵玉米面制品、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的风险比较大。

除了这些米面制品,泡发木耳和银耳也发生过多起米酵菌酸中毒的案例。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很容易在食品表面生长。25到37摄氏度之间它们都可以生长,在26摄氏度、中性偏酸的条件下长得最好,并且能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泡发木耳时,如果选择这个区间温度的水,容易造成危险的发生。

一般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预防:

第一,自制的谷类发酵食品。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使用前闻一下有无异味。研磨的各种谷物在贮藏时要通风防潮,保持卫生以防污染。

第二,木耳或银耳。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黑木耳浸泡后如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

第三,谷类发酵的制品。谷类发酵的制品储存不当或时间太长都容易产生此毒素,加热后食用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购买当天食用完。

最后,不管是在餐馆还是在自家厨房,只要这些食物的外观气味出现异常,就立即停止食用。如果吃了之后身体出现不适,疑似中毒,可以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保存好可疑食品,及时就医,尽可能如实详尽地配合医生的询问,以确定是否中毒,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致命肠粉,米酵菌酸,单胞菌#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