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表皮的“白霜”是农药?真相竟然是这样……
葡萄,我们都不陌生,被人们视为珍果,被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首。它不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色美、气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干等,而且果实、根、叶皆可入药,全身都是宝。
葡萄夏初熟,颗颗如紫玉。古人也不吝啬对葡萄的赞美。酷暑时节,吃葡萄正当时。不论是巨峰、夏黑还是玫瑰香葡萄都是解暑佳品,可葡萄表面总有一层白霜,像小姑娘擦了粉的脸一样。洗的时候也不容易洗干净。
网上有人说,“白霜”是农药残留,这样的葡萄不能吃!被谣言吓到的人们加大了洗葡萄的力度,可怜的葡萄全部被洗秃噜皮。
实际上早在 1965 年,科学家就搞明白了这白霜是何物。既不是农药残留,也不是葡萄“吐”的葡萄糖,而是一种蜡质。主要成分是一种叫齐墩果酸的物质,还有一些脂肪酸、醛、醇等其实很多水果都含有这层蜡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果蜡。
但葡萄、蓝莓等水果的蜡质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呈现出“白霜”质地,果蜡也就成了果粉。如同角质层对于我们皮肤的保护意义一样,这层天然蜡质对于水果来说,可以保水和抵抗病菌。
如果葡萄表面残留了农药,不会形成“果粉”一样分布自然均匀的白霜。过量的农药使用,尤其是乳油、低质粉剂类农药,反而会影响葡萄果粉的形成。
果粉不溶于水,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可以防止葡萄病菌滋生和浸染,还可以防止葡萄采摘后失水过快而皱缩。长期的运输和储存,可能会将表面的果粉蹭掉。如果葡萄表面布满果粉,反而能证明葡萄更新鲜呢。
这下清楚了,带白霜的葡萄可以放心吃!
答案是没必要!白霜里的一些果酸,具有一些抗氧化、降血脂的作用。“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说的也是不无道理。
另外,这层白霜你根本洗不掉!蜡质的某些化合物不溶于水,只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所以不管你用水怎么洗、搓,哪怕是煮,也不能完全去掉它!即使是小苏打、果蔬清洁剂,也只是部分去除,水干了之后葡萄表面依旧会有白霜,只是更淡了一些。
用氯仿虽然能完全洗掉白霜,但这个葡萄也是没法吃了。所以不用追求把葡萄洗得“一尘不染”了。当然了,觉得心里膈应的,吃前洗洗还是有必要的。
葡萄所含的维生素C和原花青素等植物色素,对人体很有益处,起到抗氧化的作用。葡萄的果肉和果皮中含有不少的纤维素类物质,摄入之后可以很不错地促进肠道代谢,促进排便。夏日大家吃葡萄,好处多多,千万不要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