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了三岁以后,孩子就要接触新的环境,离开父母到幼儿园。大部分孩子怎么都舍不得父母,嚎啕大哭。益养君一位朋友给大家分享她是如何做的。
记得儿子第一天上学,背着小书包站在门口扯着我的衣角不放、眼圈红红一副要哭的样子,我立即对儿子说”下午4点,你要我带着饼干来接你还是不带饼干来接你?“儿子马上说:”带!“眼睛的红圈不见了,那我们下午4点见哦!““好的,妈妈,4点见。”带着对饼干的期待,儿子走进了幼儿园。虽然老师说当天中午的时候孩子可能想妈妈了哭了一下,但基本上算是成功的开始了。接下来的一周变着花样带,但都是如法炮制,后来儿子适当了幼儿园生活,就爱上了上学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个妈妈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想妈妈离开“转移到”带饼干来接“,3岁左右的孩子一旦被转移了话题,瞬间就忘记了刚才哭闹的事儿了,并且孩子知道了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还会带着美味的食物来,从而得以顺利脱身。面对刚入园的孩子,大人离开时切忌讲太多话,也不要没完没了的安慰,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被孩子越粘越紧。建议给孩子简单的选择,然后离开,这种方式是最不会拖泥带水的。
提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
幼儿园父母一般选择离家不远的地方,方便接送。那么在送孩子入园之前,可以先带孩子去幼儿园多看几次,他能看到里面很多同龄小朋友在做游戏,玩的不亦乐乎。去了几次后,你会发现,孩子有点儿渴望和他们一起玩,幼儿园对他来说,也不是陌生的环境了。入学第一天父母可先陪孩子与其他同伴一起玩耍半小时,待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和适应后再离开;第二天则减少到20分钟,直到孩子能完全适应为止。
培养一定的独立能力
这里所说的独立能力就是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以及穿脱衣服等。很多孩子有分离焦虑症,很大部分是不会自己吃饭,尤其是尿裤子,一次两次的尿裤子,他就不想去幼儿园了。夏季的衣服自己能穿脱,自己知道大小便以及喝水的时候和老师说,这样老师也身心,孩子适应的也快。
稍早接回宝宝并沟通
为了减少宝宝刚入园时的恐惧心理,在前两个星期可以稍微早点接宝宝,让他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忘记他。
回家路上,最好用关爱的语言与宝宝交流,应当辅以夸奖、鼓励、正面积极引导为主的语言暗示。比如:“老师夸宝宝了,表扬宝宝只哭了一小会儿,宝宝真棒”、“幼儿园玩具真多啊”、“幼儿园有这么多小伙伴啊……”,和孩子多交流,询问他在幼儿园进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分享他的快乐,使他从内心感受到被爱。
如果真的在幼儿园出现孩子不合群,自闭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检查,做个儿童心理健康测评,例如:儿童自闭心理测评,儿童社会适应性测评、儿童心理健康测评分析...等等,尽早发现孩子的心理状况并科学指导,让孩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成长。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