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读者投稿,不涉及任何政策及文件解读,仅作为个人观点分享,艾登病案授权发布。
“如果说病案科是那个提起裙边,踮起脚尖,迈起华尔兹舞步的姑娘;临床医生就是那个你离我越近,我越无言开口的少年。”
病案科与临床医生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从我们最初踏入病案科的门口开始,就成为了这场“相爱相杀”剧情的演员之一。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病案科与临床的关系就像是家庭剧中的“恶婆婆”与“儿媳”,总是充满苛刻与不理解。忙碌的临床工作,紧张的医患关系,对临床医生来说已经是压力山大了。做好治疗还不够,还要面对病案科对病历书写的严格要求:落下的签字要补签,格式要符合标准规范,书写临床诊疗记录既要及时也要力求准确无误。否则一个不小心,小则要面对病案科和质控的提名,以及罚款;大则会惹来医疗纠纷。
最初踏入职场,迈进病案科的大门时,我也很不理解医生们的烦恼。不理解为什么写好病历这么难,一定要改来改去,时不时还要有一场“腥风血雨”,矛盾一触即发。
工作第二年,我每天都要按照具体医生的名字,罗列好他们的病历催还清单、待完善病历的清单,病历上被贴满了彩色的纸条。每张纸条仿佛是一纸纸“罪状”,病案科收集好“物证”之后,便通过各种微信工作群和邮件@每个人,等待人证物证具在之后的“宣判”。
那时候,每找到一处错误,贴上一张小纸条,我甚至会有“幸灾乐祸”的心情,心里的想法是:看,病历上居然贴这么多小纸条,为什么这么不用心?连病历都写不好,怎么体现一个医生的优秀?
时间久了,每次给医生打电话催收病历,或者需要医生修改错误时,我开始认为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还“拉仇恨”的事情,让我们的关系变得那么紧张。一段时间之内,我一度认为,自己每天就像在评作文,总是在找茬,每个月的质量总结都写满问题。感觉内在能量一点一点被消耗,心里变得很抵触,连上班都觉得很痛苦,甚至想通过转行逃避问题,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继续做这些事情。一时还是难以找到解决问题、平衡内心的方式。
后来,事情终于开始有了转机。和同事聊天时,有人说最近病历上的纸条好像比之前少了。我才注意到,病历上的彩色纸条真的越来越少,每个月的书写质量问题总结也变得越来越难写。其实大家一直在努力,只是需要时间,是我太过急躁,希望短时间内就收获成果,才会急于求成。越来越难写的总结,也让我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了,从前所了解的东西已然无法再发挥它们的用处。
尽管如此,那时的我,对于病案科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或者对于病案科的职能和作用,还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后来,在一次求职面试中,偶然发现我的面试官竟然是医生出身。他曾在医院工作,后来离开体制选择了医疗公司,聊天时他半开玩笑地提起了他对病案科的认识,与我不谋而合,都认为彼此之间势不两立。(当时去参加面试的我,在内心偷偷窃喜幸好我们从前不认识,否则他一定恨透了我,哈哈~)
直到第四年,我终于转变了心态,摆脱了这份折磨了我将近三年的痛苦。有一天,我按照惯例到病房收集出院病历,在初步核对过程中,发现病历缺少一项记录。刚好有医生在,我就自然而然地去告诉医生,有一项记录需要补打。本来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只需要鼠标点一点,把它打印出来就可以。可是在接收到补打信息时,那位医生第一反应是突然提高嗓音,告诉我:“不可能缺少记录,怎么可能呢?肯定是完整的!”当然,后来还是“乖乖”补打了一份,只是忘记打印出来而已。
回到科室,我开启“福尔摩斯”模式,认真回想着每一个细节。满脑子都是问号:刚刚是我的态度太过强硬,让医生以为我是在指责吗?她为什么反应那么强烈?……一系列问题充满了我的大脑。
经过一番反思和总结,我灵光一现,想出了问题所在。
其实病案科与临床医生是相辅相成的,病案科又服务于临床。规范管理病案是病案科的工作职责,而写好病案,不仅是每位医生的责任,也是医生们自我保护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病案人的工作是为了做好医生坚实的后盾,我们之间并不是“恶婆婆”和“儿媳”这种势不两立的关系,彼此需要的更是紧密的团结合作。大家需要做的是以解决问题为初衷,提出问题,一起为医疗行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而不是一味指出错误。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病案人与临床医生们,和平共处,在神圣的医疗领域里成为彼此的后盾,一起砥砺前行吧!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