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访谈:房颤消融手术常见问题解答

2020
07/31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名医访谈』系列节目,聚国内医学界的优秀医师,探讨常见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诊治,分享前沿医疗成果,助力大众的健康生活。且看名医风采,尽在仁心精术。

许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想必都听说过“房颤”这个名称,那么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房颤消融手术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王炎教授这篇文章就来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房颤,其实就是心房颤动的简称,也就是心房发放持续、快速而不规律的激动,不再由正常的心脏领导者(一般叫窦房结)指挥心脏跳动,因而会打乱心脏正常、规律、有效的舒缩,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大于5%。

9461596117979175

房颤通常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例如高龄、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过量饮酒)、既往心肌梗死或其他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房颤都有什么危害?首先,房颤可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头晕、胸闷胸痛、乏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次,房颤时由于心房机械收缩功能丧失、血液瘀滞,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例如脑卒中、肾脏和肠管栓塞、肢体栓塞等,肠管栓塞多数不能及时溶栓常常导致患者死亡;此外,长期房颤可使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心脏扩大,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衰。

69171596117979354

那么,房颤如何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可归纳为下述几点:

①危险因素管理:戒烟、限制酒精和咖啡、减少盐摄入、合理锻炼、控制体重、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

②药物治疗(恢复窦律、抗凝治疗):心跳快和心慌明显者可使用减慢或者控制心率的药物(如β-阻滞剂),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药物(如心律平),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如华法林)。

③手术治疗,如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等。

什么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生于1994年左右,仅有20多年历史,但这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到目前已基本成熟。它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外周血管将导管送到心脏部位,以射频的方式治疗心律失常疾患。

前文提到,房颤是心房持续、快速而不规律的激动,而这种激动大多起源于左侧心房内肺静脉内残存的心肌细胞,它们随着年龄增加和心脏老化,开始“造反”,快速自发地刺激心肌,造成房颤。因此,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就应用高频电流能量使心肌局部坏死形成瘢痕组织,从而在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形成“隔离带”,阻止肺静脉传导电活动进入左心房,达到减少或终止房颤发作的目的。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具体操作过程可概括如下:消毒铺巾后,进行股静脉(大腿的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股静脉随静脉血流直至右心房,然后在房间隔(也就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上穿刺一个小孔,将导管送入左心房,之后就可以进行环肺静脉消融了。每处消融后都要进行诱发,从而验证电活动传导是否被阻滞了。由于长期房颤会导致心房扩大及纤维化,从而促发房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房颤病程越长、左心房越大的患者,消融难度也越大,操作的时间也就更长。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一般需要卧床制动12小时。术后3个月由于消融后心房肌水肿、内皮化不全,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心律失常现象,如发作房扑、或房早等,此外创面处还易形成血栓,故术后2-3个月内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及抗凝药,之后若无心律失常复发,则所有的药物即可以停用。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房颤发作频繁、对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而房颤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脑栓塞的患者也可从导管消融中获益。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心律,减少或消除心律失常的症状,且其成功率远高于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依赖。当然,这种手术也可能有其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脏填塞、肺静脉狭窄等,但我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 3%左右,近年来随着新型压力导管的出现和大型心脏中心的技术成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甚至低于1%。总的来说,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肺静脉,房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