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雪惠
(发于2020年6月总第04期《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
疫情期间,我国互联网医疗迅速发展。医院部署新冠肺炎在线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辨别新冠肺炎症状。患者到医院就诊有风险,零接触零感染是医院的目标,开展互联网咨询问诊,医生们借助互联网系统,远程诊断,在线义诊,帮助被困在家里的病人进行医疗诊断,这能很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除此以外,疫情期间,民众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网络上抗抑郁症咨询、日常常见病咨询的平台也在活跃,像丁香医生、微医、春雨医生、寻医问药网等,深入人心。
什么是互联网医疗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按照区域区分,包括医药电子商务领域、远程医疗服务领域、移动医疗服务领域和医疗信息化领域。互联网医疗服务按诊疗内容划分,分为医院挂号、检测诊疗、药物购买、健康检测、支付与保险5大核心模块。互联网医疗常常被用作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健康行业治理等。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三长一短”的现象,即预约挂号的排队时间长、缴费排队时间长、医院就诊排队时间长,但医生进行诊断的时间短。
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助力,连接医生和患者,改变了以前的就医模式,为紧张的医疗资源开辟了一个导流新渠道,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互联网医疗依托互联网载体,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
互联网医疗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那时国外出现了远程医学和远程医疗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积极推动基于电子健康档案,以医疗信息交换为具体任务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如“欧洲电子健康行动计划”和“美国的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等,同时,掌上电脑PDA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数据采集,如体温、脉搏、血压数据等,这是互联网医疗的雏形。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人员将PDA的优点融入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更加方便了用户获取移动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国内现状
互联网医疗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大型医院在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及质量一体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在发展远程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型三甲医院推出了移动应用试点项目。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应用(APP)大规模出现于2013年,随后迅速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也就是智慧医院的概念被提出。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包括面向医务人员“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疫情期间,仅2月份,国家卫健委连发4份文件,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进行疫情防控;3月份发文说明推进互联网医疗入医保的政策,5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支持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过去,受限于基层医院网络畅通程度,远程医疗效率不高。未来,通过5G联动,可建立起更有效率的基层医院联动系统,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减少误诊,推动远程会诊、灾后地区会诊,真正实现医疗全覆盖。此外,依托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互联网医疗与智慧医院,可以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远程诊疗、慢病管理,也能让基层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充分享受政策与技术双重红利,促进医疗模式适应老龄化趋势,弥补城乡差距。
我国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构建行业格局之中作出很大决心。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医疗依托于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建成的基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但是,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尚未形成上述格局。因此,在现阶段应该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另外,我国也还需推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方式建设。
互联网医疗之路任重道远
在推动互联网医疗的过程中,还应该看到一些具体的问题,首先,互联网医疗依托于医疗大数据,大数据的精准与否关系到医疗质量,目前医疗大数据质量一般,医院医务人员就诊任务大,录入、管理大数据分身乏术,医疗大数据的储存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法律上需要进一步保障患者信息数据安全。医院层面也需要对患者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数据作为医院信息的核心,具有真实性和隐私性,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医院在参与互联网医疗时,要注意患者信息加密操作,保护患者的信息安全。同时也做好异地数据备份工作,实现数据双重保护。
为此,医院可以有如下操作:一是要注意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队伍;二是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检测方案;三是加强对医院人员信息的管理;四是提高现有行为规范和制度的细致化;五是针对医院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机房环境、信息安全管理等制定的应急预案措施;六是和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公司进行合作,保证后台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互联网医疗需要三医联动,政策上和现实层面上需要打通。医疗系统众筹了“医患”、医药局众筹了“药”、医保局众筹了“支付”,三医联动,打通在线结算和药品配送供应链,完成诊疗服务闭环,目前国内只有部分大城市可以实现这种打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互联网+”医疗下的医疗生态圈架构研究》方辛未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院信息安全的构建与探索》吴云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内容分析》孙昌赫
·《互联网医疗研究综述回顾现状与监管》郑曦
本文刊发在2020年6月总第04期《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简称“长三角评论”)“重磅观察 · 拥抱互联网”专题中。(注:《长三角评论》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四家医院牵头组建的“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主办,是全国首本以医院联盟为主体、聚焦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而创设的综合性医院管理评论杂志。)
推荐阅读——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当医疗遇上互联网+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