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东北大鼠疫,伍连德的战“疫”方法我们今天仍在用
1910年,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登基第二年。10月21日这天,从俄国归来两个华工到达满洲里,由于太过疲劳,就找了一家旅馆休息。当天晚上,这两人开始不停的咳嗽,高烧,接着就是大口大口地吐血,没过多长时间,两人就都死了。旅店老板赶紧报官,官府来人排除了他杀和自杀,称是得病死了,就安排把人埋了,也没多在意。没过两天,满洲里很多人陆续都犯了病,症状跟这两人一样,而且得上必死。这病一发不可收拾,顺着中东铁路开始向南传播,于是到了哈尔滨。
其实早在10月初,俄罗斯境内大乌拉车站附近的一处华人工棚,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异常死亡事件。俄国人感觉怪异,遂将该棚内华工一律逐出,并把棚屋里的衣服、行李全部烧毁。这2个从俄国回来的人,就是被逐出的华工,正是他俩引发了一场后来蔓延东三省的大瘟疫。
哈尔滨收到的第一个疫情报告是11月7日。2名捕猎旱獭的华工从满洲里来到哈尔滨,住在哈尔滨道外傅家甸的一家简陋的旅店内,死亡后传染了与其同住的另外4人。当时的傅家甸是贫民区,人口密集,环境污浊肮脏。瘟疫爆发后,傅家甸很快就成为重灾区,并由此在哈尔滨蔓延开来,每天有数百人的死亡。当时的哈尔滨是“北满”的铁路枢纽中心,人群移动的频率和范围非常大,瘟疫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恐慌也传到了北京,各国外交使团纷纷给清政府施加压力,督促疫情的处理。1910年12月18日,一封发自北京外交部的电报发到了天津,而正是这封电报,一位英雄从此诞生。时年31岁的武连德被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1879年3月10日,伍连德出生在马来西亚,是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其父伍祺学是从广州漂洋过海来的华侨。
1910年12月24日傍晚,伍连德在寒风中走出哈尔滨车站。他们到来之前,当地也有人负责防疫,但对现代检疫、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当时政府将被认为染疫之人移送到隔离营,但是,为了逃避检查和隔离,患者四处躲藏,而死亡之后有些家庭便在夜间将尸体抛在街上。第二天早上,警察把这些尸体扔到乱坟岗子。而临时征集来的看护妇、消毒工和埋葬工,虽都也被要求穿戴防护服和佩戴口罩,但都置若罔闻,致使不少人被传染。
那么,这场蔓延东三省的瘟疫究竟是什么瘟疫?如何去证实呢?到达哈尔滨的第3天,伍连德和助手就在当地借了一个房间,做组织切片检验。令伍连德兴奋的是,在贝克显微镜下,他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圆形的细菌,毫无疑问,正是鼠疫。伍连德立即向北京外务部发去电文报告此事,并且提出初步的防疫措施:控制铁路、公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隔离疫区傅家甸;向关内征聘医生等。
而这一次的疫情与以往对鼠疫的认知有很多冲突。傅家甸民居低矮肮脏,冬天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室内一人染病很快即感染全家。他认为这种病更像是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和呼吸传播的急性肺部炎症。于是,伍连德大胆提出,在傅家甸流行的鼠疫不是通过老鼠传播的,而说通过呼吸之间的飞沫传染,他将此命名为“肺鼠疫”。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设计了一种极其简单的双层纱布囊口罩,这种口罩后来被命名为“伍氏口罩”。事实证明,伍式口罩为避免鼠疫扩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伍连德的指挥下,傅家甸被分为4个区。每天,各区派出40多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他们的房子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市区进行交通管制,居民可以在本区内活动,但要去别的区域,必须申请特别准许证。傅家甸的防疫措施为整个东北做了一个示范。随后,哈尔滨俄人居住区、奉天、长春、黑龙江全省纷纷仿照傅家甸的模式建立起防疫体系。
在伍连德的建议下,朝廷禁绝满洲交通。开始,头等火车经过的大站都要添设病院、检疫所,火车被站站截留,乘客全部送所检验,过七日后方准放行。1月21日后,京津火车一律停止,免致蔓延。至此,关内外的铁路交通完全断绝。数措并举终于见了成效。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此次鼠疫不是老鼠引起的,那是怎么来的呢?后来,伍连德深入到满洲里调查,发现此次鼠疫确实不是老鼠引起,而是和野生动物有关系。20世纪初,西伯利亚地区发明了一种工艺,只要对旱獭的皮毛进行适当加工,其成色堪比貂皮。一时间,在假貂皮的巨额利润的吸引下,满洲里草原上捕猎旱獭者曾达到1万多人,他们渴了喝雪水,饿了烤旱獭肉。旱獭一旦染上鼠疫就会失明、失声、行动迟缓,并被健康的同类逐出巢穴,那些缺乏经验的狩猎者便以生病的旱獭为捕猎目标。
疫情结束后,伍连德带队实地考察了旱獭的“大本营”,最终明确了哈尔滨鼠疫与旱獭的关系,并根据田野考察结果完成了《旱獭与鼠疫关系的调查》论文,该论文于1913发表在著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现在,人们对武连德这个名字可能很陌生,但如果我们说他是清末的“钟南山”,也许对他的形象更深刻一些。
当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更不该被遗忘的,是那些寂寂无名的医务工作者。当初因为对这场鼠疫强烈的传染性认识不足,当地的医务人员也损失惨重。回顾历史,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面对疫情,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医疗专家给出的防护措施,避免聚众,注意防护,才能尽快战胜疫情。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