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也会得脑中风?
您听我慢慢说,脑中风又叫脑梗死,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合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包括: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频繁饮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症状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下肢动脉斑块及狭窄……
也就是说,凡是具有以上这些因素的患者,因素越多,脑梗死的发病风险越高,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们反反复复劝那些合并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别让这些危险因素酿成急性脑中风的事件。
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却是一个中年人的故事。
周日,我正在神经内科门诊出诊,突然听到广播里的“卒中预警”呼叫,接着接到了急诊科医生的电话:“原医生,请您马上到急诊科来,这里有怀疑脑中风的患者”。
北京和睦家医院在任何地方如果发现可疑卒中患者,会立即在全院播放三遍中英文的“卒中预警Stroke Alert”呼叫,内容包括卒中预警、地点、房间号。
届时神经内、外科值班医生要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相关的科室包括放射科、化验室、介入科也会立刻做好准备。
我赶忙奔赴到急诊,经询问,该患者刚刚50岁,德国籍男性,既往没有任何的“危险因素”,约在24小时前,正要发动摩托车时,突然出现剧烈的眩晕、恶心、站立不稳、出汗等症状,没有心慌、胸闷、胸痛。
患者立即坐下安静休息,症状似乎有所缓解,在家人帮助下回到家中休息,并没有来医院就诊!回家后卧床一天,平卧时无明显症状,翻身活动立刻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共十余次。
在此,我想先暂停一下,我心里着急啊,我要呼吁大家,黑板敲三遍!
遇到瞬间突发的一些症状,包括言语不利、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单眼黑蒙、眩晕恶心呕吐(尤其是合并上述其它症状的眩晕呕吐)等等,千万别等,去哪呢?去医院急诊科!
而且尽量能在3个小时之内赶到医院,需要经过神经内科医生的评估,如果考虑急性脑中风,患者就有机会接受目前更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动脉溶栓、取栓的治疗。
即便是没能在3小时内赶到医院,一些特殊类型的中风甚至可以在发病6-24小时内接受动脉溶栓或取栓治疗。
因此,当出现突发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应急的选择不是“速效救心丸”,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迅速赶到医院去!
北京和睦家医院已加入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
接着回到这例患者的故事上,经过分析,患者的病例特点:中年男性,既往无任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突发中风样症状,症状强烈提示位于小脑或脑干区域的病灶,已经超过4.5小时可能的静脉溶栓时间窗。
先做头颅MRI吧
25分钟后,我们就在放射科的系统里看到结果:“右侧急性大面积小脑梗死”(图1-3),与我们的判断一致。
图1.OAx DWI
图2.OAx T2 FrFSE
图1-3箭头所示为头颅MRI不同序列和头位显示的急性右侧小脑梗死灶
到此诊断并没有结束,更重要的是,帮患者找到病因,他的栓子是从哪里来的?因为病因不同,治疗也将不同。
我们又立刻安排患者在急诊做了增强的头颈部CTA,要知道,能在非工作日,随时做上增强CT,在医院之中也是不常见的!
半小时后,我们看到了头颈部CTA的结果(图4-8),患者颅内外的大血管状态都非常好,不考虑栓子从大动脉来。
图4. R-CA
图5. L-CA
图6. R-VA
图7. L-VA
图8 MIP collection
图4-8头颈部CTA 提示左右两侧颅内、外段大血管状态良好,提示栓子并非来源于大血管。
接下来该安排患者住院,重点查心脏以及其它隐源性的因素。这位患者住院后,经过对症治疗,头晕症状明显好转。第二天,经过对心脏彩超、心脏超声造影发泡试验、Holter结果综合显示的查看,我们找到了元凶-“卵圆孔未闭”。
通俗一点说,在患者的左右心腔的间隔处,有一个出生后就应该闭合的小洞没有闭合好,导致了右心的血液直接分流进入左心。
这样,从体循环来的各种小栓子,可以直接经过大动脉到达其它脏器,常引起脑栓塞,其次是肺栓塞 。
至此,元凶在短时间内被我们找到了。接下来,这位患者需要通过非常简单的经皮介入治疗,将未闭的卵圆孔进行封堵。
术后患者24小时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后继续服用数月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自此该患者再也不用担心由卵圆孔未闭造成脑栓塞的危险了。
接下来,他仍然需要持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保持血压、血糖、血脂能在正常范围,不抽烟、不嗜酒,就能大大减少再发卒中的风险了!
再次敲黑板,脑中风不止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今天我们仅仅描述了其中一种危险因素,临床上还会遇到许多其它中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如果能及早筛查出并予以治疗,将大大降低日后患脑卒中的风险,真正能体现“防胜于治”“上医治未病”的道理。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