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被渐冻的人生”!这个MDT团队,成为帕金森病“克星”

2020
08/06

+
分享
评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A-
A+

逾百项的术前测评

100多道手术程序

在米粒大小的丘脑神经核团组织内

精准植入刺激电极

从上万种组合方案中

挑选最佳的术后程控模式

……

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建的湖北省首个帕金森病MDT团队对待每一位适合植入脑起搏器的帕金森病患者必经的流程。

近日,饱受帕金森病困扰6年的赵爹爹,通过这一MDT诊疗模式植入脑起搏器,成功阻断了“被渐冻的人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七旬爹爹遭遇

“沉默杀手”帕金森



73岁的赵爹爹6年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刚开始他只是左脚有些抖动,随后,两只脚都不听使唤,走路出现明显的拖步,四肢也逐渐僵直仿佛“被冻住了一样”。尽管一直吃药控制,但药效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几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赵爹爹还患有前列腺增生,每晚需要起夜十余次。由于身患帕金森病,每次都需要依靠家人的帮助,这让赵爹爹饱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对生活丧失了希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谦学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被称为“沉默杀手”或“不死的癌症”。开始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如双手震颤,肢体僵直,到后来慢慢发展为无法行动、不能自理,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或卧床度日。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在全过程中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在帕金森早期,神经内科医生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但随着4至5年的药物“蜜月期”结束,多数患者会像赵爹爹这样病情持续进展,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疼痛等症状逐渐出现,即使加大药量也无法达到更好疗效。随着医学进步,多学科合作(MDT)通过外科手术行脑深部电刺激,成为帕金森后续治疗的较好选择。    


湖北诞生首个

帕金森病MDT团队



近期,在成功救治多例帕金森患者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建了湖北省首个帕金森病MDT团队。团队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能够为患者精挑细选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减量用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赵爹爹慕名求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帕金森病MDT团队。神经外I科刘宝辉副教授牵头MDT团队,对高龄且同时患高血压、血管硬化、脑梗死、脑萎缩、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赵爹爹开展了细致测评。

在确诊其患原发性帕金森病后,还结合其身体状况、伴随症状等,进行包括药物反应、运动及非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情绪心理等百余项术前测评。根据测评结果,MDT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精准的脑起搏器植入方案。

刘宝辉副教授介绍,植入脑起搏器后,通过埋植于胸前的脉冲发生器向植入在大脑特定靶点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可以有效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因帕金森病导致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运动失能症状。


装上“起搏器”后

再也不颤了



7月17日,在陈谦学教授的指导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帕金森病MDT团队为赵爹爹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经过上头架、扫描、计划、手术钻孔、安装设备、监测等等百余个精细的手术步骤,在微电极记录仪的监测下,刘宝辉副教授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精准定位手术靶点,将如针一般粗细的脑深部刺激电极植入“米粒”大小的丘脑神经核团处,并用导线连接到左锁骨皮下的脑起搏器上。    

在5天的术后恢复期,MDT团队又从上万种组合方案中挑选出最佳的术后脑起搏器程控模式。7月23日上午9时30分,赵爹爹颅内的脑起搏器正式开机。短短几分钟后,他双腿震颤、四肢僵直的症状得到极大缓解,整个人立即轻松自如了。当天,赵爹爹就可以自己起床独立上厕所,再也不用麻烦别人了。

陈谦学教授介绍,脑起搏器是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的俗称,是中国自主研发一种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人工装置。脑起搏器并不破坏大脑结构,是一种可逆、可调节的治疗方法。脑起搏器植入后通常能持续工作20-30年,现已成为帕金森患者药物“蜜月期”结束后首选的成熟治疗方式。

策 划 / 王卫星

文 字 / 亚琴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帕金森病,MDT,帕金森,起搏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