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的根源在于骨骼钙、磷沉积异常,机体钙磷代谢受多方因素调控,根据发病原因不同,骨质疏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为老年或绝经,主要发生于70岁以后的老年人及女性绝经后5-10 年内;二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包括内分泌代谢疾病、肝肾疾病、某些药物如激素副作用等。
研究数据表明,慢性肝脏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 9%-60%,其中, 肝硬化患者较健康成人更易合并骨代谢异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维生素D3对于骨骼的钙磷沉积至关重要,而维生素D3需要在肝细胞内代谢为活性形式,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障碍,维生素D3代谢会相应受影响,继而发生钙吸收不良,最终发生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其中,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继发的骨质疏松最为常见。
因此,慢性肝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症的多发人群。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预防骨质疏松型骨折的发生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包括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脊柱变形、严重者出现身高缩短、驼背、骨折( 胸椎、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如果没有条件检查骨密度,那么3年内身高变矮75px以上、发生驼背及脊柱变形、X光片透亮、或有其他骨质疏松典型临床表现并合并一项以上危险因素都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