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但是第一天上班却听到了惋惜遗憾的事儿。2020年1月2日一早诊室门刚开没多久,就见到了愁眉不展的蒋女士。
看到蒋女士的那一刻我就在想一周前,她胚胎移植后的第14天,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大夫,我早晨用早早孕试纸条测了一下,显示的是双杠!”当时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欣喜。可是今天这是怎么了呢?
蒋女士告诉我:她从两天前开始就有阴道出血,当天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了。大夫让她做了B超,抽了血,等化验结果出来后,告诉她是“生化妊娠”。她说:“张大夫,可是前几天测早孕试纸明明是阳性的呀,怎么就生化了呢?”
我看了当地医院的B超报告和血HCG的化验结果,并通过问诊得知她这两天阴道的出血情况和平时来月经几乎没有区别,从头至尾也没有小腹部不适,此外,自从测了尿早孕显示阳性后,就没怎么干过活儿。虽然惋惜遗憾,但也只能如实告之,确实是生化妊娠。
▼ 生化妊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情况下,精子与卵子于输卵管壶腹部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后,边分裂边移行至他们的“新房”——子宫。为了能够安营扎寨,受精卵最开始会在子宫内膜“挖地基”,地基挖好后将自己深深的扎根进去,这个过程又名“着床”。
受精卵一般在受精后第6~7天开始着床,大约在第9天滋养层细胞分化为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第11~12 天开始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精卵宝宝的着床需要经历3 个阶段:定位(选个好地方准备挖)、附着(开始挖地基)及植入 (挖好了住进去)。
生化妊娠是指受精后的胚胎已经开始着床,滋养外胚层侵入子宫蜕膜层,胚胎分泌的β-HCG 进入母体血液并达到可检测出的水平,但之后由于某种原因,着床没有完全成功,血或尿中的 β-HCG 只是一过性的升高,没有发展至能用超声诊断出孕囊的阶段。也就是受精卵宝宝“挖地基”失败了,无家可归,只好惋惜地离开。
▼ 生化妊娠通常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首先,最关键的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越大。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在发育和着床的过程中会被自然淘汰。25 岁以下女性卵子的非整倍体率约为5%,30岁左右约为10%~25%,大于40 岁则高达50% 以上。
女性年龄越大,卵母细胞的线粒体、纺锤体越老化,越容易出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过早分离,发生生化妊娠的概率越高。女性子宫内膜的血流和雌孕激素受体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子宫内膜容受性越低生化妊娠概率越大。也就是说,不仅受精卵宝宝 “挖地基”的“力气”小了,“地”也变“硬”了,“挖”不进去。
其次是子宫因素:包括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等,子宫其他异常改变也会导致生化妊娠,比如子宫肌瘤、内膜息肉等,像“地里的石头”一样影响“种子”的植入和生长,而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结核等使得“土地板结”或“空间不足”,同样会影响胚胎的着床进而发生生化妊娠。
再次是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低,卵泡晚期内源性黄体生成素水平低,有亚临床甲减未治疗或治疗后未正常,都是生化妊娠的危险因素。
此外,冻胚移植的生化妊娠率大于鲜胚移植者,卵裂期胚胎移植的生化妊娠率高于囊胚期移植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生化妊娠率较正常人高。
最后,准妈妈们偶尔发生一次生化妊娠不必大惊小怪,生化妊娠又名“亚临床流产”和“隐形流产”,因其和月经推后来潮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察觉而已。
但是发生两次及以上生化妊娠的不孕症患者则需要注意喽!你是否存在上述导致生化妊娠的危险因素呢?及时就诊,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方可避免少走弯路。最后的最后,祝愿所有想要宝宝的不孕症患者都能够得偿所愿!
(以上图片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