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医生/国内资深医疗评论员,提供思想性的医疗深度评论。
前些日子,有位网友就在网上吐槽自己带两个孩子去医院看病的“不愉快”经历,中心思想就是,一到医院看病就一大堆检查,一点小毛病就费了一大堆的钱,医生的技术也太差劲了,离开了机器都不会看病了。
该条博文下面有两千多条评论,大部分网友也对他的经历感同身受,很赞同作者的说法。
面对这种指责,医生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回击,如果不开那么多检查,最后出了问题,病人会不会指责医生没有开检查才导致了结果糟糕?
患者想节省就医成本,医生想控制医疗风险。这两种思维的碰撞,恰好成了当今医疗界最深刻的矛盾之一。
患者越想降低就医费用,越是敌视这些种类繁多的检查。医生越想控制医疗风险,越是离不开这些各器官系统的检查。
如何要破解这个局?前提是要看得明白。
首先,从物质层面看。
1.人们崇尚西医和唯物主义思维,相信眼见为实。这是客观检查结果在医疗界流行的思想根源。
2.医疗行业,医生思想智力劳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走进市场,以药(检查)养医疗是主要的经营模式,这是物质基础。
3.医疗法治基础薄弱,医疗投诉纠纷和医闹事件,让正规医疗机构谈虎色变,强化了医疗安全的重要性。越多检查,医疗越安全,医生们只不过是执行者而已。
从思想层面看。社会道德滑坡,各行各业道德水准下降,标志之一,就是医生到教师都失去了社会公信力。甚至说,连医生队伍自身也不相信自己。在一个什么都不信的时代,物质和金钱成了唯一信仰,社会的信任度很低。医疗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不但救身体的死伤,还应该救心灵精神的死伤。但现在,后一条腿基本是瘸的。当大家都不信任彼此的时候,不信任医生到教师,首先就会成为集体症状。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医生站在诊室里面,执行的是医院的意志和程序,医院不是一个呈现医生个性思想的场所。医疗安全抓得越紧张的医院,检查就越全面,这是一个中性词汇。抓安全和经济,有什么不对?
不必去讽刺医生都是看片师。能把片看好的医生,至少起码不会是太差的医生。同一张片,不同的医生去看,看到的广度、深度、细节截然不同。所以讥讽医生会看片,其实是常识性欠缺的误读。
如何在安全和疗效,还有降低就医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对不起!当下的医疗体制无力回答好这个难题。
只有一个专业精湛和崇尚专业主义的医生,遇到一个足够愿意信任和交托自由出来的病人,两者一拍即合地合作,才有可能从点上,突破这个难关。
二者,真的缺一不可!
所以,我经常喜欢说得一个词汇是“医缘”。好人有好医缘,坏人有坏医缘,同气相求。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相信的。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